当前位置:首页 >> 广角河南 >> 寻根 >> 正文
寻找郑州与农业有关的街和路?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08-10-13 来源:河南文化网 点击次数: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历来是全国小麦、玉米、烟草、油料等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新中国成立后,在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河南省的农业也有了迅速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1954年省会从开封迁郑后,郑州城市建设呈现出一片繁忙和蒸蒸日上的景象,在各项事业发展的同时,修建了很多道路。在为这些新修建的街、路起名时,各区在不同历史时期,采用了深刻影响河南政治、经济的农业这个突出特征,先后命名了一批与农业有关的街和路。
    农业路:东起郑东新区,西至桐柏北路,长10多公里,宽30~40米。始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因位于北部农业耕作区,同时,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等都在这里选址建设,故而得名。现今是北部城区的一条东西主干道。
    丰产路:东起姚寨街,西至东三街,长4300米,宽10多米。上世纪50年代修建,原为一条土路。因位于农业路南侧,企盼风调雨顺、农业丰产,得名丰产路。是市内东西走向干道之一。
    丰乐路:南起红旗路,向北延伸到北环路,长3100米,宽10多米。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沿路有小杜庄、十二里屯、宋寨、张寨、岳寨等乡村,取五谷丰登、村民欢乐之意,得名丰乐路。
    丰庆路:南起农业路,北至北环路,长2600米,宽30米。过去这里是一大片农耕庄稼地,随着城市的发展,从农业路向北,逐渐形成一条土路,1994年拓宽修成了一条柏油路。由于农业年景好,村民多用锣鼓、鞭炮来庆贺农业丰收,取名丰庆路。
    生产路:西起南阳路、东至小杜庄,长550米,宽8米。原是1960年修的一条土路,沿路居住的多是村民。1985年修成柏油路,沿路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故名生产路。
    农科路:东起经三路,西至文博西路,长2200米,宽20多米。这里曾是关虎屯村北沿郑花公路东边的农耕地和果园。随着郑州经济的快速发展,1990年这里开始建设形成道路。因路南边有河南省农科院,1999年11月,市地名办公室正式命名叫农科路。
    瑞丰路:南起化工路,北至科学大道,长3000米,宽20多米,沿路有石佛、陈庄,除了村民的房屋外,全是农田,一派农村景象。1994年为沟通南北交通,在村边修了一条路,取“瑞雪兆丰年”之意,命名叫瑞丰路。
    工农路:南起建设西路,北至郑州第二印染厂,长500米,宽8米。上世纪50年代,随着西部重点厂矿、企业热火朝天的建设,市建委规划在这里修一条路,通往厂区,当时因位于城乡接合部,取工农联盟之意。
    庆丰街:南起政通路,北至陇海中路,长1100米、宽25米。这里原是小李庄村的菜园地和麦田,上世纪70年代,郑州铁路局将位于铁路文化宫西侧的老火车头体育场迁至小李庄村北边,占地100多亩。为方便职工和群众活动,这里形成了一条路。因当年这里还是农村风光,村民们都企望收成好,日子过得甜美,以吉庆嘉语命名庆丰街至今。
    合作路:东起金水路立交桥,西至王立寨南街东口南拐至棉纺东路,长600多米,宽10米。1958年建成此路,因沿路有1949年10月建的河大实习工厂(后改名为市柴油机厂),1958年,郑州发电设备厂的锅炉车间为基础成立的锅炉厂在此建厂。为方便运送物资材料,几家工厂的工人与附近的五里堡、王立寨村村民共同合作修建了这条路。为体现工农友谊,反映时代风貌,故名合作路。
    粮仓路:北起兴隆路,南至郑州第三粮库,长500米,宽7米。因这里有国家粮食储备仓库第三粮库,为方便农民运送粮食,1991年在这里修成了一条长500米、宽20多米的粮库专用柏油路。1993年5月,市地名办正式命名叫粮仓路。
发表评论: 】 
(作者: 责任编辑:李海芳)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