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买卖,经商我们口语习惯称之为“做生意”,但是为什么要称做“做生意”呢?许多读者朋友就不甚明了了,而单从字面上也是无法把“做生意”与做买卖连接起来的。那么,“做生意”一词有怎样的由来故事呢?
“生意”一词原是指生物富有生命力,即具有生机勃勃之意。“生意”一词,最早见之于南朝时期《世说新语•言语》:“庚雅恭为荆州以毛扇上晋武帝”。在注引西晋傅咸《羽扇赋》序里所记载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以前孙吴时,曾有人把鸟翼用剪刀剪下,扇起来风力不减,如同圆扇一样。这是说当时做成的羽扇已经有了商品买卖的本质。只是因制作简陋,缺乏“生意”,光顾的人不多。直到晋灭吴后,产销者加工精制羽毛扇,体式颇似鸟翼“生意”。
但读者朋友也可以看出,这里的“生意”一词,是说物品能够引起人发生兴趣,才会被人买去,它还只是文字的本义,外延并不具备今天这样的含义。
最早引用这个意思应用在做买卖的上,首推于《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在书中有“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的话,这是把做买卖称为““做生意”的首次文字记载。
从此人们乐于使用文中“生意”二字,指出经营贩买的物品,需精心巧制,价廉物美,方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买卖才有长久的生命力。后来,遂将经商做买卖之事称为“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