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曹操陵墓,史上有太多传说,特别是“七十二疑冢”更是吊足了人们的胃口。
出殡时准备72具棺木
史上传说,曹操为防止后人挖掘他的坟墓,生前做了周密安排,出殡那一天,邺城内所有的城门同时打开,72具棺木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抬出,葬入事先准备好的墓室内。于是,后人再也分不清楚哪一座是曹操的真坟,哪一些又是迷惑人的疑冢。
曹操遗令否定“72疑冢”
传说毕竟还是传说,想要知道曹操的墓到底在哪里,还是要从他临终时的遗令谈起。这份遗令全文如下: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周礼》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汉制亦谓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其广为兆域,使足相容。
遗令虽不能帮人找到真的曹操墓,但却解决了一件事:彻底否定了“七十二疑冢”的存在。在遗令中,曹操明确规定他的寿陵需要建在西门豹祠的西原上,上面既不要封土,也不要种树。这样看来,临漳、磁县境内的“七十二疑冢”,却是人工封土堆积而成的,远远望去宛如一座座小山,显然不符合曹操所规定的形制。
史上有关曹操墓的3种说法
A 故乡说
说曹操于建安23年正月在洛阳病逝,二月初二入葬,葬于故里谯陵。以魏文帝曹丕不去邺城而返故里为证。
B 漳河说
推断曹操墓在漳河河底。说顺治初年漳河干涸,一渔夫见河中有大石板,旁有一隙,以碑文明记此乃曹操。
C 安阳说
据《彰德府志》载,魏武帝曹操陵在铜雀台正南5公里的灵芝村。位于今河南安阳灵芝村与今河北临漳习文村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