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玩转河南 >> 正文
梦幻天剧的大舞台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08-8-26 来源:同程旅游网 点击次数:

  透过三门峡的美,我感觉出了三门峡城市的大气。这种大气性格,主要源于三门峡与黄河独特的“衔接”上。在中原城市群落中,三门峡市是唯一因黄河而起、傍黄河而生的城市,也是全国唯一的一座黄河三面绕城的“半岛型”城市。横亘在中华大地的黄河,是炎黄子孙心中的母亲河。她奔涌的黄色波涛,是流动的东方文明的血脉。作为黄河文化重要发祥地的三门峡,黄河所展现的气质,已经演变成一个个文化符号,深深地印记在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片水每一寸土地和每一个人的每一块骨骼之上。“炼石补天”的女娲,“与日逐走”的夸父,“铸鼎祭天”的黄帝,“劈山治水”的大禹,“函关著经”的老子,“只履西归”的达摩……在三门峡,随便攥紧一把泥土,都能挤出华夏文明的汁液。

  三门峡的名称是黄河给的。相传4000多年前,华夏大地洪水泛滥。为疏浚黄河,大禹抡起倚天神斧,将阻水的大山劈开“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使滔滔洪水滚滚东去。三门峡的城市是黄河给的。1957年,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在三门峡开工建设,三门峡市便随之在古老的豫西大地迅速崛起。
  
  眼前这高低不等若断若续或厚或薄残破不堪的城墙时隐时现蜿蜒于现代建筑群旁,仿佛一个饱经沧桑却固执传统的老人,迷茫地面对着自己时髦新潮的孩子。这段建于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的古城墙,是三门峡仅存的城市印痕。这座古城留下的“甘棠遗爱”、“周召分治”、“假虞灭虢”、“唇亡齿寒”等史迹,足以让人们怀古思绪趟过历史的长河,触摸到历史发展的每一处脉搏。
   
  三门峡南依崤山,北靠黄河,东有崤陵之固,西有函谷之险。从封闭的位置和悠久的历史上看,在这里生活的人们的心理取向应该是封闭和内敛的。然而,三门峡是一个很开放的城市,对外来的各种思想、文化及生活方式,三门峡人有着天生的接受力和吸纳力。我想这一方面应缘于古时的三门峡襟扼洛阳长安两大古都的交通咽喉,东来西往的官宦客商文人学子经常带来京城的各种新潮思想和新潮文化;另一方面还缘于三门峡是一个新兴的移民城市,第一批城市居民是当年修建三门峡大坝及三门峡市的建设者,他们遍布五湖四海的籍贯,让三门峡有了与天南海北的各个城市经常交流的机会。



  漫步在三门峡的街上,能够很快融入这座城市之中。与众多文化古城相比,三门峡没有自己的城市“口音”。走在三门峡的大街小巷,可以听到东北口音,也可以听到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四川贵州等地的口音。

共5页  1 2 3 4 5
发表评论: 】 
(作者:海怡 责任编辑:周燕)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