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有四个人被称作“四君子”。他们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其中以孟尝君的名气最大,据说投在他门上的食客有三千多人。他好客喜贤的名声传遍了列国,秦昭襄王打算请孟尝君到秦国做丞相。
孟尝君经过深思熟虑,最后决定到秦国去做丞相。孟尝君带着让客到秦国后,向秦王献出了稀世珍宝——白狐裘。秦王深知白狐裘的珍贵,很得意的在宠妃燕面前夸耀。
秦王请孟尝群做丞相的做法,令秦国的一些大臣很不安,害怕因孟尝君的到来他们的地们受到威胁,纷纷在秦王面前说孟尝群的坏话,希望秦王杀掉孟尝君。秦王的心有所动摇,就将孟尝君软禁了起来。
孟尝群得到这一消息,赶紧拿出一对白玉壁托秦王的弟弟泾阳君去向秦王的宠妃燕姬求情。燕姬却对件,已献给了秦王。孟尝君和众门面面相觑,一踌莫展。正在焦急之时,一个擅长偷盗的门客表示能够将白狐裘从王宫里弄出来。
是夜,那个门客装扮成狗,从狗洞里爬进王宫,找到库房大门,学狗叫欺骗看守,盗出了白狐裘,献给了燕姬。燕姬非常高兴,乘着夜宴之际,劝说秦王放了孟尝君。
孟尝君得到过关文书后,立即带领门客起程,赶到函谷关时,正是夜半时分。秦国的法律规定:“日落闭关,鸡鸣开关”。孟尝君怕秦王反悔,派追兵赶来,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忽然一位擅长口技的门客跑到函谷关附近的山丘上,学起了鸡叫,其声音真切响亮,引得关内外雄鸡都叫了起来。关吏听到鸡叫,以为天亮了,糊里糊涂开了关门,验了文书,放孟尝君一行出关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