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怒贬牡丹
武则天登皇位,自称圣神皇帝。一年冬天,她带着妃嫔、宫女和太监到长安皇宫里赏雪,喝醉了酒,她发现在那白皑皑的雪堆里,有点点燃烧跳跃的火苗。仔细一看,原来是朵朵盛开的红梅。武则天真是高兴极了!百花沉睡,悄梅争艳,银裹红点,好不美啧。这时,随从中有个人说:“武后,梅花再好,毕竟是一花独放。如果你能下道圣旨,让这满园百花齐放,岂不更成心愿吗?”另一人接着说:“如今严冬寒月,梅花开放正适时令。若百花齐放,需等来年春天。”武则天听后哈哈大笑,说:“春时花开,不足为奇。百花斗雪竞放,方合我意。”她借着酒兴令宫女取来白绢,随即写下一道诏书:“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放,莫待晓风吹。”
第二天,九十九种花都开了,只有牡丹没开。因为管牡丹的花神——牡丹仙子不愿为了献媚而违反时令。武则天问随从太监:“牡丹为啥不开?”随从太监说:“老虎是兽中王,凤凰是鸟中王,牡丹是花中王。王不朝王,所以它不开吧。”武则天大怒:“草木之王怎敢与我人王相比!”立即命人将长安皇宫内苑里四千棵牡丹全部挖出,贬往洛阳。
长安距洛阳遥遥千里,一路上日照风刮,四千棵牡丹解到洛阳,都成了干柴。干了也得栽呀,这是圣旨。但洛阳城里栽到哪里都煞风景。最后选中了邙山,栽在翠云峰下。谁知这四千棵牡丹栽下去,棵棵都活了!咋回事呢?牡丹仙子跟来了,在护着呢!他们枝干心却没死。
牡丹仙子来到洛阳,看这里最适宜牡丹生长,她哪里也不去了,,就住在邙山的一个山洞中。这个山洞后人称它牡丹洞。洞口有个方形土台,四面陡如刀切,高十余丈。这是谷雨那天,牡丹仙子登台号令牡丹开花的令台。
冤家路窄。武则天后来把京都迁到洛阳,四千棵被贬的牡丹,又遭到挖苗断根的大祸。
一天,武则天听说翠云峰上有个玄元观,是供奉老子李耳的庙院。因她丈夫高宗李治,曾追封李耳为“太上玄元皇帝”,便假惺惺要去朝拜。她登上翠云峰一望:嘿!起伏万状的邙山,前有嵩山为屏,后有太行山作障;黄河和伊、洛、瀍、涧四水,纵横盘绕,滔滔滚滚。此处幽雅壮丽,真是个难寻的好地方呀!武则天回朝传旨,让在翠云峰上修宫殿,种花草,建造一个专门供她玩赏的宫殿林苑,定名为“上清宫”。
上清宫建成,正值一年的阳春三月。武则天兴冲冲地游春来了。进到宫苑里头,一个善于溜须拍马的老太监说:“圣上一驾临,百花齐争艳,无不笑脸相迎啊!”武则天听着,满心欢喜。随从大臣听着,有的点头,有的摇头。看着看着,武则天停住了脚步,用手一指,问到:“那一片栽的是什么东西,咋不见一朵花呢?”一位大臣说道:“花有百种,开花各有时令。那一片是牡丹,花到谷雨方开。如今虽交阳春三月,离谷雨还差数天。时令不到,所以牡丹不开呀!”武则天听说那一片没开花的是牡丹,马上联想到它在长安不肯应诏的事,便皱起了眉头。老太监见武则天不高兴,冲着那位大臣说:“什么花有百种,开花各有时令?那年万岁雪天下到诏书,百花还不是一朝齐放了吗,啥时令不时令的,,谷雨不到,万岁到了,叫它开,它就得开!”好家伙!这一吹拍武则天又要下诏了吧?不,这回她没吃醉酒,想的不是下诏不下诏,牡丹花开不开,而是怀疑有人别有用心,故意把不恭维她的牡丹栽在上清宫里。于是,她大声问道:“这东西是谁让栽进来的?”武则天问话的意图,老太监并没领会,如实地答道:“万岁,不是新栽的。”“啥时候栽的?”“从长安贬来时就栽到这里了。修上清宫,把它圈在了宫内。”武则天一肚子气没地方发泄,便迁怒于牡丹:“被贬的东西,岂能留在皇宫内苑?”老太监随即应道:“马上除掉它们!”“要挖苗断根!”武则天咬着牙说:“尽绝其种!”
武则天上山游苑,早惊动了牡丹仙子。她听说要把牡丹挖苗断根,尽绝其种“,再也忍无可忍,决心让邙山上遍生牡丹,叫你个昏王人主挖不完除不尽。于是,她从四千棵牡丹上各取绿叶一片,碎为粉末。然后,使出仙术,行清风一阵,把绿叶粉末撒遍邙山。绿叶粉末落地生根,抽芽长叶。一霎时,整个邙山,长满牡丹,棵棵肥壮,枝枝现蕾。谷雨那天,邙山上岭岭沟沟,万紫千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