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车出郑州,行于郑石高速至石人山,再入311国道西行,约两个半小时抵达洛阳嵩县车村。
车村,鸡鸣鹰洛宛三市,山岭水域境跨长江、淮河及黄河三大水系。有诗云车村:“风吹闲云飘六县,一壶茗茶煮三江”,意思是车村地处三市六县之交汇,三江之脉源,轻风儿既可将小小的一片白云吹散到三市六县,煮一壶香茶竟用的是三条江里的水。车村气候湿润,林草丰茂,风景名胜富集,周边不到50公里的范围内汇聚了白云山、木扎岭、石人山三个四A级旅游景区和伏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龙池墁核心区。
车村镇风情浓郁,恬静而秀美。小镇于盆地中央,翠峰环伺、四围若城;汝水蜿蜒而至,贯通于东西而北;街道两旁之店铺青砖红瓦、绿柳掩映,横竖有致、净洁明快;民风淳朴、好客。
车村厚重的历史文化沉积,则鲜为人晓。
古来车村地位扼要,“为棋劫之势,自昔用兵者所必争也”。隋唐以前,车村于“汝、颍之间,几于无日不战”(《读史方舆纪要》明顾祖禹)。
镇南太和山,得名于汉魏。古时将阴阳会合、天地冲合的元气称作“太和”,汉代道家人物严遵的《老子指归》说:“天地生于太和,太和生于虚冥”。当时的道家指此山元气淋漓,涵藉着无穷生机,太和之气贯通天人,天地赖之以生,人性因之而成,故修真学道之人于此山修炼,“当契太和”,车村因太和山而入籍于史册。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拓跋宏雄韬伟略,几度挥鞭南蛮,军事与怀柔并济。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南齐“襄阳首雷婆思等十一人率户千余内自徙,求居太和川,诏给廪食”(《北史》唐李延寿),孝文帝置太和城以纳附蛮。太和城亦有因太和山、太和谷而得名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