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在校园里徘徊,与贡院的邂逅次数更是多的不计其数,然而从来没有真正的去审视研读他,关于他的历史也是很肤浅的了解,只知道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地方,此外还知道他值得骄傲的一点,就是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科举制度是在这里终结的。曾经也有过疑问,为什么考试的地方会称作贡院呢,中国的科举制度又为什么会在这里画上句号呢,但从来都被自己的麻木与忙碌给忘记查阅了。最近为了新闻写作的课重新游访贡院后,心里时时涌上一丝愧疚感。沉甸甸的历史,天天与他会面,却对他知之甚少。
带着一直存有的疑问,我第一次认真地翻阅了河南贡院的历史。
中国的贡院始置于唐代。唐人李肇在其《唐国史补》中说:“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考功郎中李昂,为士子所轻诋,天子以郎署权轻,移职礼部,始置贡院。”从此贡院就成为科举时代考试贡士的场所。据资料介绍,北宋仁宗(1023-1063年在位)以前,礼部还未专门建造贡院,考试时,临时借用太常寺、国子监或武成王庙为试场。 到北宋徽宗崇宁(1102-1106年)至政和(1111-1118年)年间,礼部与各州才有了贡院。可以说,北宋在首都开封建贡院,在中国贡院史上是有重要地位的。同时,建都开封的北宋王朝,也是使中国科举制度趋于完善、繁荣的王朝。 明清时期,除京师外,各直省省城均建有贡院,清末,除北京的顺天贡院外,还有十六座贡院建在各省省城。河南是大省,人口众多,参加乡试的生员、贡监生相对不少。河南贡院就其规模而言,在全国直省贡院中,一直是名列前茅的。
河南贡院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在明代周王府旧址上(今开封市龙亭一带)修建,院内号舍5000多间,明远楼高4丈余。后来,由于贡院四周常年积水,雍正九年(1731)院址迁往开封城东北隅的上方寺内(今河南大学)。规模扩大,号舍增至11866间。道光二十一年(1841),黄河水冲击开封城。为了加固城墙,阻止洪水灌城,遂就地取材,拆毁贡院房舍,将砖瓦、材料充作防洪物资。翌年,重修贡院,修葺旧房,新建号舍10009间,凿井5眼,面貌焕然一新。今贡院建筑无存,仅有的遗存就是两通贡院碑了。一通为《改建河南贡院记》,立于清雍正十年(1732);另一通为《重修河南贡院记》,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立。朝着贡院碑的贡院执事楼是在2002年仿照80年代遗存的原贡院执事楼(当时考官办公和休息的地方)的照片重建的。方向已和原来不同,但依然很有气势,他毕竟是我们追溯历史,了解历史的重要存在。
历史的巧合?
为什么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科举制度会在河南贡院划上句号。建都开封的北宋王朝完善了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又在开封最后结束。这似乎就是历史的巧合!
开封,作为北宋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科举制度曾经在这里是多么辉煌,经过了多少朝代的轮回,河南贡院又为何在1903、1904年又迎来了它的再度荣耀。这些巧合,故事背后牵涉到了那些历史渊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