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众版首页 >> 旅游了·秀 >> 美文欣赏 >> 正文
河南贡院游记 历史的印痕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09-5-4 来源:河南旅游资讯网 点击次数:

   如今的执事楼,坐东朝西,我觉得很可惜,它只能看到每天的夕阳,而看不到每一天的日出。就像一个历史的记录者,从夕阳那里收录每一天的历史。朱红色的门,每层有六个,还有六个像桥拱一样的通向外面的外门或者说外窗,每个“桥拱”的两端还有一米多高的“桥墩”。这就是执事楼楼最典型的特点。此外,小楼的两端各有一个拐角楼梯,楼梯的扶手是圆柱型的,踏着楼梯走上二楼,走廊上丢弃着大块小块的废纸屑,地上和窗台上厚积的灰尘,俨然一副许久没有人打扫的样子。向外望去,几乎触手可及那几枝伸向小楼的淡紫色的泡桐花。远望,更有一种感觉,像是站在历史的当年眺望未来……

历史的思考

   同学们沿着另一道楼梯走下来,然后都渐渐离去。这座小楼又回归静谧,安静地受在那里为历史作见证。他是静止的,但它的意义却是深远的,发展的!

  回顾几千年来的每一次科举考试,它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学而优则仕”,它又为我们社会的每一步前进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但,时代在前进,这种还依旧以四书五经为考试主要内容的制度终究要被淘汰!河南贡院除了见证了科举制这个已于社会发展极为不利的人才选拔方式的寿终正寝,还见证了清代科举试题的改革。

  壬寅科乡试(1902年),癸卯科会试(1903年)是清代科举试题真正实行改革的一次。它废除八股文,不再全以“五经四书”为根据出试题,而改为第一场试中国史论五篇,第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这是清代科举制度的一大变革,是值得在中国科举史上写下较浓重一笔的。在河南贡院举行的壬寅科顺天乡试,同其他直省一样首次进行了改革,在河南贡院举行的癸卯科会试,更是清代会试试题破天荒的首次改革。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开封、河南贡院是清代科举试题改革的发祥地。

  从后周和北宋的国子监所在地到明清的河南贡院,这里自古就是一片教育圣地。科举制废除七年后,一所新的学校即河南大学的前身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古城开封清代贡院旧址诞生。历经百年风雨,如今的这里已俨然一副现代化的大学气息。

   从古至今,这里成了中国教育改革的见证者。从科举导现代化的大学,中国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转变,提升。

   生生不息,传道授业,也许就是这片土地的神圣使命!

连接:http://ziran83.blog.sohu.com/115036872.html

发表评论: 】 
(作者:自然的轨迹 责任编辑:张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