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角河南 >> 寻根 >> 正文
包拯真面目:白脸愤青汉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08-11-27 来源: 点击次数:

1127a2301.jpg

  包拯长得其实并不黑。1037年春天,安徽天长县官道上,出现了一个风尘仆仆的白面书生。他一袭长衫、几件行李,谁也想不到,这就是新上任的县令包拯。
  此时,包拯39岁。老大不小的年纪,却是第一次入仕。距离他本人即将获得的著名“青天”称号并不遥远,但距离他当上开封市长、名副其实的“开封有个包青天”,却还有20年。

  溅了皇帝一脸唾沫星
  包拯有个幸福的童年,父母双全,备受宠爱。在官宦世家长大的他,倒很有上进心,29岁中了进士。然而,为侍奉渐渐老迈的双亲,包拯拒绝出去做官,在家一呆10年,直至父母病逝、守孝完毕。
  所以,他在北宋官场上一露面已是中年,但举止全然是个“愤青”。
  在仕途第二站广东肇庆——彼时还叫端州,大名鼎鼎的端砚就是它的创收项目。不过,在官僚盘剥下,打着“进贡”旗号的端砚,十有八九成了行贿受贿的拳头产品,真正送到皇帝手上的没有几方,更别说拿到市场上成交了。
  包拯一来,就下令端砚定额进贡。而他自己,直到离开端州,也不曾带走一方端砚。“端砚事件”很让朝廷赏识,3年后包拯就调入开封。这是自进京考试之后,包拯第二次来到京城。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是一个士大夫意识高度觉醒的年代,不少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敢于在朝堂上和皇帝正面交锋。而包拯,就算不是个中翘楚,起码也是让宋仁宗相当头疼的“牛皮糖”,其主攻方向还是最敏感的人事问题。
  宋仁宗宠爱张贵妃,她的伯父张尧佐坐着“直升机”一路飙升。除了是财政部长,还身兼四大要职,在北宋的外戚任命史上创下了绝无仅有的纪录。
  一干大臣为此吵闹不休,集体开足马力,要求皇帝撤张尧佐的职。争论达到高潮时,包拯站在仁宗跟前,滔滔不绝,唾沫星子横飞,溅了皇帝一头一脸。仁宗气得说不出话来,拂袖而去,回到后宫对张贵妃发脾气:“你只知道让他官升宣徽使、宣徽使,就不知道现在的御史中丞是包拯!”
  在宋仁宗的偏袒下,弹劾工作并不顺利。围绕老张的人事任命,包拯等人和皇帝陷入了一场持久战,老张就在战争里上上下下地浮动——弹劾风头最盛时他地位稍低,风头过后又迅速攀升。直到老张不久后死了,整场战役才算正式结束。
  此后,二弹郭承佑、七弹王逵,“牛皮糖”包拯树立起了绝不放过一个贪官污吏的光辉形象。
共2页  1 2
发表评论: 】 
(作者: 责任编辑:李海芳)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