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所辖的固始县是河南省第一人口大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据史料记载,千百年来因为朝代兴衰,固始人多次南迁,其中大规模的南迁有4次。
第一次是在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以固始人为主的衣冠士族林、黄、陈、郑、詹、邱、何、胡等八姓入闽,开始了对福建的开发建设。第二次是在唐朝。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泉州、潮州之间发生骚乱,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奉诏先后率府兵80余姓近万名赴泉、潮一带镇抚骚乱,军兵及眷属就地安家,未回故里。仪凤二年(公元677年),陈元光袭父职任岭南行军总管,维护稳定,开发闽南,创立州县,于武则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开建漳州,首任刺史,并被尊为“开漳圣王”。第三次是在唐朝末年。固始人王审知兄弟三人率乡民5000人随农民义军入闽,所率将士50余姓也在闽地落户,王审知被皇帝封为闽王。第四次是在宋朝。北宋末年,固始一度被金兵占领,乡民为避战乱,纷纷南迁闽地。南宋末年,元兵占领光州(今信阳市光山县、潢川县一带),进而占领固始,百姓纷纷逃往闽地。
历史上固始人4次大的南迁,将中原的文化和民风民俗播散到了闽南大地。其后代又从闽地远迁至台湾、东南亚及世界各地。据查1953年台湾人口统计资料,当时台湾共有82.9万户,737个姓氏,500户以上的大姓有100个。在这100个大姓中有63姓的族谱明确记载其先祖自河南光州、固始迁福建,再由福建迁台湾。前10大姓氏人口占台湾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其中陈姓占12%,林姓占8%,黄姓占6%,祖居地大部分都在河南信阳,在固始县。根据历史考证,就连鼓吹“台独”的陈水扁,也是陈元光的第45代孙.在诏安县太平镇百叶村星斗楼保留的陈氏族谱上,记载陈元光第37代孙陈乌于1737年从漳州移居台湾,传到陈水扁是第9代 。
除了“开漳圣王”陈元光和闽王王审知之外,民族英雄郑成功,复台将军施琅,这些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祖居地也在河南固始。在漳州和潮汕地区,民间供奉“开漳圣王”的威惠庙、燕翼宫、州主庙等有百余座。在台湾的开漳圣王庙也有81座,其中以宜兰、桃园、台北数量最多,香火最旺。固始也因此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中原侨乡”,并且造就了“台胞访祖到福建,漳江思源怀固始”的“根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