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角河南 >> 趣事 >> 正文
300多条成语发源地在河南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0-7-13 来源:河南日报 点击次数:

  河南是中华文明发祥地,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都出自这里,三皇五帝、洛阳纸贵、河图洛书、百家争鸣、精忠报国、唇亡齿寒、言不由衷、叶公好龙、中原逐鹿、白马非马、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众志成城、阳春白雪、铁面无私……这些人们熟知的成语,都源自河南。据统计,在汉语成语中,发生在河南的就多达300余条。

  紫气东来 (灵宝)

  就是紫气自东而来,比喻祥瑞降临。出自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春秋时代的一个清晨,函谷关(灵宝市北)的关令尹喜突然看到东方紫气氤氲,便猜想一定有奇人出现,出关相迎,见一长须如雪、道骨仙风的老者骑青牛悠悠而来,这就是老子。原来老子七十多岁的时候,辞官不做,骑青牛离开洛阳向西而去。尹喜留老子写下五千言,就是《老子》,又叫《道德经》。

  投笔从戎(洛阳)

  用来比喻弃文从武,立志报国。班超是东汉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起先他在洛阳做些抄写工作维持生计。有一天,他突然把笔向地上一投,长叹一声:“大丈夫应当学习张骞和傅介子,为国家建功立业,怎么能这样长久地耍笔杆子呢!” (见《后汉书·班超传》)随后,他就投笔从军去了,在大将军窦固的麾下屡建奇功。他奉命出使西域,克服了种种艰难困苦,促使50多个国家与汉朝建立了外交关系,维护了边疆的安宁。

  中流砥柱(三门峡)

  本指黄河三门峡河道狭窄处一块挺立的礁石,比喻坚强而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相传上古时代,有一座山矗立在黄河中,大禹治水时把两边的河道凿宽,这座山就变得像一根柱子一样立在急流之中。过去,在黄河三门峡行船的人,每遇惊险,就会赶快把船划到砥柱石后,让它阻挡危急。砥柱石还起到了航标的作用。公元638年,唐太宗李世民来到这里,写下了“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的诗句。  

发表评论: 】 
(作者: 责任编辑:周燕)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