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与《洛神赋》
公元222年,曹植由京师洛阳赴山东鄄城上任,途中至洛水边时,正值夕阳西下将要落山,他带领随从到洛水边休息,疲惫的曹植在睡意蒙■中,仿佛见到洛神宓妃的身影。她穿着华丽的薄纱罗衣,头梳高髻,手持麈尾,细长的脖颈,白皙的肌肤,回眸欲语,在水面漂游。微风吹起了她的衣带,在天边彩霞映托下,更加显示出洛神娇艳的身姿。曹植站在河边树丛旁,在仆人搀扶下呆呆站立,双眼发直,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凌波仙子,看得如痴如醉。
洛神看到曹植,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曹植目不转睛地望着洛神,黯然交流感情。曹植在仆人侍奉下和洛神对话,洛神遗憾地对曹植讲述人神有别,是不能在一起的。曹植面带愁容,无言以对。洛神言毕遁去,曹植命随从驾舟逆流而上,奋力追赶。追了一夜,毫无结果。曹植万般无奈,不得不离开洛水,急驾赴山东就任了。
曹植到任后,常常“遗情想象、顾忘怀愁”,有感于战国宋玉的《神女赋》,而写了《洛神赋》。在赋中以生花妙笔描写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洛神赋》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人神爱恋而无从结合,终于含恨分离的悲剧描写。抒发了作者某种难言之隐。文章写得情真意切,文笔华美,成为传诵千古的名作。
曹植失宠
曹植23岁时,曹操征讨孙权,命他留守邺城,还劝曹植道:“吾昔为邨秋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如今。今汝年二十三矣,可不勉欤!”
曹操出征后,曹植仍然我行我素,不知约束自己,饮酒赋诗,驰马奔游,不顾禁令。有一次,曹植曾乘车在专供皇帝行车的御街上行驶,径直从司马门出宫。曹操知道后非常恼怒,管理守卫宫门的官员被处死。从此就加强了对诸侯的法规禁令。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仁被关羽的军队包围,形势危急,曹操遂任命曹植为中郎将兼征虏将军去救曹仁,可曹植竟因酩酊大醉不能临危受命,曹操只好另派他人前往。通过长期的考察,曹操看出曹植虽有才华,但放荡不羁,不堪重任。再加上曹操大儿子曹丕对曹植栽赃陷害,告他“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无节”三大罪状。渐渐地,曹植失去了宠爱和信任。
曹丕屡屡害曹植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于洛阳,曹丕继承王位,取代汉室做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个心胸狭窄、不仁不义之人。登基后便对他的兄弟们横加残害。4年间先后捏造罪名害死了亲兄弟白马王曹彪和任成王曹彰,同时把曹植视为政敌,一心要杀害他。但碍于曹植的名气大,才不敢明目张胆害他。为了杀鸡给猴看,就先杀害了曹植的好朋友丁仪、丁广两兄弟。
曹丕对曹植虎视眈眈,屡加迫害。先借故贬了他的爵位,接着又不断变换他的封地,并对他严密监视,不许他参与朝廷政事,不许他与其他亲王来往。尤其是任城王曹彰(曹植的亲哥哥)无故暴死后,曹植更加提心吊胆,朝不保夕。他们的母后发现这些情况后及时干预,曹丕才把曹植贬出了京都洛阳,封到雍邱(即今河南杞县)地区为王。过着“徒有国土之名,而无社稷之实,又禁防雍隔,同于囹圄”的生活。为进一步加害曹植,曹丕也使出了更加恶毒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