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代王安石诗《元旦》“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春联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应用范围最广的对联。
3、门联:表现门弟特征、行业特征,“与国咸体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曲阜孔府门联。
4、对联的特点:A出句与对句内容相关;B出句与对句字数相等;C出句与对句语法结构相应一致;D出句与对句平仄相谐。
对联的出句与对句不是孤立的,在内容上是相联的、相关的。可分为:
正对,指出句与对句在意思上并列,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主题,互有补充。如玉门关西门联:“汉关秦月,千秋巨壁超金塔,黄漠绿涛,万里春风度玉门”。
反对,指出句与对句在肉容上一正一反,相互映衬,如杭州岳坟前铁槛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作对联有两忌,一忌上下联不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各说各的就叫“对开”;二忌上下联意思完全相同,即“合掌”。
古代汉语场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
5、《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为四言诗是我国诗歌最早出现的形式之一。
战国时期,屈原创造“楚辞体”,写下不朽诗篇《离骚》,这是一种字数长短不一的杂言诗。
汉代著名的文学体裁是“赋”和“乐府”。
诗的格律形式,大致分为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一般地唐代近体诗产生以前的诗歌称为古体诗。从形式上看,近体诗包括律诗、绝句、长律三大类,从句式上看,分五言、七言两大类。
6、词萌芽于隋,兴起于唐,成熟于晚唐、五代,繁荣于两宁。
词体萌芽于隋朝,从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石室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中可以看出。晚唐的温庭筠(jun)、韦庄,使词的创作出现了重大的飞跃。五代的三位大词家南唐中主李璟(jing)、后主李煜以及冯延巳。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致全力于词作的文人,他的词在当时流传颇广,所谓“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考\试大\北宋时,被认为是词的正宗的代表人物是周邦颜,被后世誉为“词家之冠”,影响直到明、清;李清照的词清新婉约,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