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的主要颜色有三种,这三种主要颜色,比较统一的认识是黄、绿、白,但也有认为是黄、绿、红或是黄、绿、蓝的。除了这三种基本色之外,还有红、黑、蓝甚至其他兼色、复色等,只所以称为“三彩”,盖因“三”在古汉语中意为多,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
唐三彩中最为名贵的是蓝彩。因为蓝色很难烧制,偶有成功,便成稀世珍宝。现今出土的唐三彩,有一类称为“悬坑”的,其色鲜艳明亮,其身一尘不染,不像其他出土同类泥迹斑斑,乍一看,还以为是刚从窑中取出。“悬坑”的主人一般高贵显赫,陪葬的器物众多,其中制作特别精致的,被陈列在墓穴中的石台上,避免与与墓中的泥土接触,形象地比喻,犹如悬在空中,不受土蚀,所以美其名曰“悬坑”。
“悬坑”加“蓝”,宝中之宝,奇中之奇,贵中之贵, 1998年12月在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匹“悬坑”的蓝釉唐三彩马以374万英镑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世界最高价。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
首先要选料,也就是挖土,土是高龄土,俗称“瓷土”,洛阳本地龙门山上有出产,周边县市有巩义、汝州、新安等。选好的瓷土要经过碾子碾,细箩过,清水洗,经此过程沉淀下来的细泥晾干后,造型雕刻,千改万改觉得满意了后,依此造型做模,古代模具为黄土做成,现代改为石膏。模具做成,便可填泥入模,成百上千的“克隆人”或“克隆物”竹筒倒豆子般源源而出。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制品,要经两次烧成。第一次,将做好的泥胎放入炉中,称烧素胎,也称素烧,素烧炉温要高,一般要达到1100℃左右 。
出炉的素胎冷却后,上釉。唐三彩的烧制中,上釉是关键,许多人没有原料的配方,烧出来的三彩暗淡无光,而掌握了釉料配方的人,经过千辛万苦而得,将此作为一项高度的商业机密,轻易不肯示人。配好的釉料含有铜、铁、锰、钴等矿物,还加入铅作助熔剂。上过釉的胎体再次入炉,再烧炉温不要太高,800℃左右。
唐三彩烧制过程中最有趣最神秘的现象便在此时出现,可惜我们无法目睹,只能想象。闭上眼睛吧,窑外炉火熊熊,祥和安静,窑内却是风云突变,各种着色剂在铅的助熔下,沸点降低,很快熔化。熔化了的着色剂向四周流淌,像几派争斗的人马,在炽热的胎面上,突然间,就展开了风云激荡的厮杀。你冲我突,你阻我挡,各色釉料在胎面上浸漫恣肆,相交相融,你仿佛听见杀声震天,鼓密锣紧,你仿佛看见尘土飞扬,血肉横飞。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内,想像是最后的一匹战马长嘶后,千军万马戛然而止,瞬间一切都恢复了平静,一切都归于无声,静止不动。打开窑门,静静挺立的,是一个又一个富丽堂皇,流光溢彩的三彩瓷器。
二次烧成的釉胎晾干后,还要过最后一道关,开脸,唐三彩自古流传,人物的头部在窑烧是时不上釉的,它需要出窑后人工进行画眉、点唇、画头发。
开国脸后的唐三彩是一个真正的成品了,流连其间,你深深感慨的是大唐帝国的恢宏气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鬼斧神工。
唐三彩的神奇,除了釉色,还有造型。唐三彩造型丰富,大体上可分为人物、动物、生活用具三大类。人物如贵妇俑、天王俑、武士俑、文官俑、侍女俑、歌舞俑、杂技俑、胡人俑、跪拜俑等,动物如马、骆驼、牛、羊、狗、大象、猪、兔子、驴等,用具又分餐饮用具、盛储用具、化妆用具、文房用具、装饰用具等,如碗、盘、壶、杯、罐、钵、香炉、枕头等。
唐三彩的造型中,以女子、天王、马、骆驼最为常见,女子骨肉丰腴,气质高雅,天王面目狰狞,鬼怕人惊。但在唐三彩中,形象塑造最为出色的,当属马。
中国古代历来有牧马的传统,这种传统至唐朝达到顶峰。唐时,上至王公贵族,官员富户,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养马、爱马成风。太宗李世民死时,就曾下令将打江山驰骋疆场时所乘过的六匹骏马,刻于石上立昭陵北麓的祭坛内,史称“昭陵六骏”。
马的形象频繁出现于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中,诗歌,绘画、雕塑------成为盛唐气象的一种反映和象征,杜甫在《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形容唐马风骨“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杂烟雪。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唐三彩中马的形象与唐诗中描写丝丝相扣,无论大小,个个气宇轩昂,个性十足,线条流畅有力,骨肉停匀富有弹性,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颈嘶鸣,有的俯首舔足,有的左顾,有的右盼,有的悠闲,有的亢奋,真是姿态万千,神妙毕现。
骆驼也是唐三彩常见的表现对象,你看那三彩骆驼,或载丝绸或驮乐队,神态悠然,慢慢前行,牵驼俑胡儿碧眼,栩栩如生。驼铃声声,风沙漫漫,让人仿佛回到了唐朝,行走在丝绸之路。
从洛阳出发,往北,沿洛孟路到达孟津县朝阳镇,镇中心一路口往东拐,大约几公里的路程,也就三五分钟的时间,就到了南石山村。
南石山,即看不见有多少石头也看不见有多高的山,直到上个世纪初,它还和周围的村庄一样,零乱,破旧,甚至有点凄凉,就像鲁迅先生笔下所描“苍茫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村庄。”村里的农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静地消磨着紧巴巴的日子,他们已经习惯了这个默默无闻的村庄和这种默默无闻的生活,要不是唐三彩的出现。
唐三彩打破了南石山村的平静,但南石山的出名,并不是它千年的泥土下有惊世骇俗的三彩器物出现,而是因为它的子民们对唐三彩的修补和复制,因为修补和复制的渐臻化境,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北方小村庄霎时间名声鹊起,鹤立同类,关于它的各种传奇和故事四方流传,让人啧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