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导游考试-饮食文化2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09-11-6 来源:同程网 点击次数:
3、菜肴的鉴赏方法
(1)菜肴的色(鲜亮高雅,赏心悦目)
菜肴的色泽是衡量菜肴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菜肴的颜色以自然清新、能适应季节、地域、审美标准的不同,搭配和谐,色彩明丽为佳
例:龙虎斗、大煮干丝
(2)菜肴的香(香气扑鼻,催人食欲)
一般来说,菜肴温度越高,散发的香气越强烈,因而制热菜肴强调趁热食用 例:回锅肉、北京烤鸭
(3)菜肴的味(口感正宗,快人朵颐)
菜肴的味道是指菜肴入口后,对人的口腔、舌头上的味觉器官所产生的综合作用而给人留下的感受。调味是一种艺术活动,而中国的调味品种类多且调味手法高超,居世界前茅
例:麻婆豆腐、鱼香肉丝
(4)菜肴的形(形真色雅,不忍下筷)
指菜肴的成形、造形。包括菜肴原料的形、加工处理后的形以及加工成熟后的形。造型应以快捷、饱满、流畅为主,再辅以必要的美化手法
(5)菜肴的器(美器装珍,相益得彰)
“美食不如美器”,菜肴的盛器之美主要表现在盛器与菜肴之间的搭配关系,以雅致和实用的统一为原则
(6)菜肴的名(以名寓意,令人难忘)
中国菜肴的命名讲究典雅好听,富有寓意,充满质朴之美、意趣之雅。如白鹭上青天、黄莺穿绿柳、三阳开泰、平地一声雷等
(二)面点
1、面点的发展演变
春秋战国 出现小麦、谷物等面点原料,整粒熟制
秦汉以后 人们懂得将小麦磨成粉,制成“饼”
宋代 原料充实,饼店规模可观
元明清时 面点制作技术发展到了鼎盛阶段
晚清起 面点行业处于停滞状态
新中国成立后 面点数量、品种、工艺均大大提高,呈现繁荣景象
2、七种面团的特性与代表品种
(1)冷水面团
特性:色白、筋力强、富有弹性、韧性和延伸性。
硬面团 面条、水饺、馄饨
软面团 馅饼
稀面团 春卷皮、拨鱼面
(2)沸水面团
特性:由于水温高,面粉中的蛋白质完全变性,
淀粉大量糊化,因而面团黏糯、柔软、
无筋力,可塑性强。
代表品种:适宜制作炸糕、汤面饺等,如锅贴
饺子、蒸饺、波丝油糕等。
(3)蓬松面团
特性:是在面团调制过程中,面团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泡。通过加热气体膨胀后制品蓬松,呈海绵状组织结构。
代表品种:
生物蓬松面团(加入酵母) 馒头、包子、花卷等
化学蓬松面团(加入可食用的化学疏松剂) 油条
物理蓬松面团(加入鲜蛋或油脂高速搅打) 蛋糕
(4)油酥面团
特性:起酥
代表品种为:龙眼酥、菊花酥、水晶酥等。
(5)浆皮面团
特性:糖浆、油脂和其他配料搅拌成乳浊液后加入面粉调制而成
代表品种:广式月饼、提浆饼、鸡仔饼等。
(6)米粉面团
特性:是指事先将大米淘洗、浸泡、磨成浆,然后将水吊干或让其发酵而成的粉团。
代表品种:汤圆、松糕、泡粑等
(7)薯类面团
特性:即在制面团时加入了马铃薯、红薯、山药等的面团。
代表品种:苕饼、山药糕、火腿洋芋饼等
3.时新面点
速冻:饺子包子,饭
快餐:方便面,羊肉泡馍
保健:降糖降压,增钙,美容补脑
(三)小吃
概念:小吃是指正餐以外供应的风味食品,主要由米、面做原料制成,也有用肉或其他原料制品者。
地方代表品种
北京的“驴打滚”、“艾窝窝”、“炒肝”、“豆汁”;
天津的“狗不理”、“酥麻花”;
江苏的“黄桥烧饼”、“五丁包子”、“苏州汤圆”;
上海的“南翔馒头”、“素包”、“糯米烧卖”;
浙江的“猫耳朵”、“宁波汤圆”;
四川的“龙抄手”、“赖汤圆”、“担担面”等等。
(作者: 责任编辑:周燕)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