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导游之家 >> 考试无忧 >> 正文
中级导游考试-饮食文化1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09-11-5 来源:同程网 点击次数:
中级导游考试-饮食文化1
  
一、饮食文化概论  
  1、中国饮食文化模式的形成  
  进入农业社会,国人的饮食生活逐渐形成了以谷物为主食,以其他肉类、蔬菜、瓜果为副食,以茶、酒等为饮品的饮食结构, 并一直延续至今。  
  2、饮食文化的概念  
  中国饮食文化就是中国人在长期的饮食时间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3、饮食文化的两大体系     
(1)技术体系,物质形态表现出来  
  [1]、创造的技术的器物的非人格的客观的成就  
  [2]、烹饪中物质要素生产技术,产品消费方式   
(2)价值体系 ,精神形式  
  [1]、规范的精神的人格的主观的文化成就  
  [2]、对饮食生活实践概括抽象形成的理论成果。  
  对饮食消费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3]、价值体系受制依附于技术体系,技术体系离不开价值体系的载承和传导。   
  4、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1)发展历程漫长、文化沉积深厚、结构体系稳定。  
  (2)涉猎学科门类繁多、博大精深、独秀于世。  
  (3)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兼收并蓄,生命力旺盛。  
  5、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区别  
  (1)饮食文化观念不同:中国人重菜肴的色香味形,西方人重食物营养(营养的保存程度和烹饪的科学性是其评价美食的标准)。  
  (2)质体不同:表现在原料使用、分解工艺、调味技术、刀工火候、烹调方法和饮食行为等方面。  
  
二、食文化  
  1、中国烹饪起源和发展的不同阶段(P219-224)  
  (1)史前烹调(石烹时代)  
  起源:萌芽于史前期 ,源于火的产生,熟食就是原始烹调的起点.  
  (火:野火-保火-制火-石烹-工具-烤-陶煮)  
  神农氏-粮食  
  嬘人氏-钻木取火  
  伏羲氏-饲养牲畜  
  (2)殷周烹调(陶烹时代)  
  发展 1. 殷周-青铜器-陶器  
  器:鼎,刀,铲,  
  物:大麦,小麦,小米,大米和蔬菜(菜田)  
  豢养:猪牛羊鸡鸭  
  酿酒  
  调味:盐  
  技:烧烤蒸煮炖煎炒  
  市:杀卖屠夫饭沽酒  
  (3)春秋烹饪(冶铁技术发展)  
  发展2,春秋为烹饪技(促进期)  
  调味品增多五味调和(酸甜苦辣咸)  
  铁器- 炖器,食具  
  理论- 火候掌控应用,名厨  
  技术- 成熟增多  
  市- 饮食市场和食品市场  
  (4)汉晋时期(五特点)  
  发展3,汉晋-(形成期)  
  料-果蔬大面积栽种兼并猪鱼塘  
  胡物加盐:胡瓜麻豆椒葱椒等,扩大阵容  
  因教而成:祭祀,佛道素斋  
  器:完备多样,技法更多  
  书:烹饪专著  
  (5)隋唐烹调(四特点)  
  发展4,隋唐-(发展期)  
  洒楼酒店茶肆林立,食品种类多样,技术娴熟  
  中外食文化交流  
  饮食之风盛起,茶经,新烹饪技术日增  
  食疗,食补  
  (6)宋元烹调(南方和少数民族饮食烹饪技术发展)  
  发展5宋元(烹饪交流定型期)  
  南北交流 (南宋北宋) 奇珍异味 悉在包厨  
  (7)明清烹调(“满汉全席”古代烹饪技术达到鼎盛)  
  发展6明清(鼎盛期)  
  a) 菜成体系。满汉全席为最高峰  
  b) 烹饪理论完善(随园食单)  
  (8)近代烹调(传统烹饪技术整体停滞,西餐传入)  
  发展7近代(停滞期)战乱频繁,民生凋敝  
  烹饪整体停滞,食品承袭旧法  
  全席过时,燕翅参鲍,熊掌驼峰…接受西洋技术  
  西餐传入(打破一统天下)  
  (9)当代烹饪(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  
  发展8当代(振兴期)观念地位理念  
  人材:学者教授专家领衔研究,教育体系形成(高,中教育)  
  专著完备.新学科崛起(工艺学,化学,美学,营养学…)  
  研究深入  
  宏观-历史,民族  
  微观-技术卫生营养  
  2、菜肴的基本常识  
  四大菜系有一整套的  
  独特的烹饪体系  
  独特的烹饪手法  
  特殊调味手法调味品  
  众多的烹饪原料  
  要素  
  1.原料丰富  
  2.历史悠久  
  3.习惯独特 
  4.厨师名高  
  5.普及性强  
  6.专营餐馆  
  7.文化发达  

    (1)我国的四大菜系  
  粤菜(广东菜系):来自于珠江流域,由广州菜、潮洲菜和珠海菜组成。  
  川菜(四川菜系):来自于长江上游,由成都和重庆两地菜组成。  
  鲁菜(山东菜系):来自黄河流域,由济南和胶东地方菜组成。  
  苏菜(淮扬菜系):来自长江下游,又称江苏菜系,由南京、扬州和苏州三地菜组成。  
  (2)菜肴的构成与命名  
  构成(三种):  
  一是由主料、辅料和调料共同组成,如鱼香肉丝;  
  二是无主、辅料之分加调料构成,如三色葫芦;  
  三是由单一原料加调料构成,如白油豌豆。  
  命名(三大类):  
  “写实命名法”,如青椒肉丝;  
  “寓意命名法”,如龙虎斗、母子会;  
  其他命名法,如叫花子鸡、太后显明珠、咸烧白等。  
  具体命名方法  
  a主配料名:竹笋肉片,笋苗肉丝,芦笋干丝  
  b主配+制法:土豆烧牛肉,栗子炖子鸡  
  c味形+主料:麻辣鸡丝,糖醋排骨  
  d方法+主料:烧鸭炖鸡,火爆腰块  
  e调味品+主料:蚝油肉丝,醋鱼  
  f调味+蒸制法+主料:酱烧冬瓜,醋熘白菜,大煮干丝  
  g人地名+主料:宋嫂鱼羹,北京烤鸭,德州扒鸡  
  h色香味形+主料:松鼠桂鱼,五彩蛇丝  
  i器皿+主料:坛子肉,气锅鸡,回锅肉  
  j形态命名:狮子头,佛跳墙  
  k其他方法:口水鸡,甜烧白  
  (3)筵席的组合原则和组成格局  
  筵席的组合原则  
  注重营养、经济实惠。  
  清鲜为主、浓淡相宜。  
  因人配菜、因时配菜。  
  发挥优势、展示技艺。  
  筵席的组成格局  
  第一段为冷菜:如彩盘、中盘、大拼盘、单碟对镶盘,十三巧碟等。  
  第二段为热菜:六至九个大菜,包括头菜,烤、炸菜、二汤菜、烧、炒菜,甜菜、汤菜、小吃等。原料广泛,交叉入席,不重复。  
  第三段为随饭菜:可荤可素,便于佐饭,完后即上时令水果。 
发表评论: 】 
(作者: 责任编辑:周燕)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