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初期,导游主要负责外事工作,在人们的心目中地位很高。那时导游数量少,但素质高,是一个让人羡慕的理想职业。大多数导游更以其广博的知识、精湛的导游技巧、热情的服务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旅游享受,是当之无愧的“民间大使”。可是,曾几何时,导游成了没有“含金量”的服务生,成了不问服务 ,想方设法减少游览景点、增加购物,“勾结”景点、商店、司机一起“宰”游客钱财的“骗子”。是谁,让导游从阳春白雪变成下里巴人?导游队伍能否重塑形象? 游客抱怨——— 哑巴导游我们不要
最近,市民张女士满怀热情到洛阳栾川旅游,本来通知六点半集合出发,该旅行社旅游大巴直到七点方才姗姗来迟。一路上,随团女导游背完10分钟的导游词后,游客们开始左一个右一个问起栾川的景点来,这一问不打紧,这位青春靓丽的女导游开始“卡壳”,不知所云。为了活跃气氛,女导游还是尽力耐着性子给大家讲笑话,鼓动游客唱歌,但由于她所掌握的知识量有限和修养不足等原因,让不少游客直皱眉头,女导游看游客脸色不对,索性也不再开口,成了“哑巴”导游。
像张女士这样的经历,许多市民都碰到过。采访中很多市民提起导游都情绪激动。一位姓王的先生说:“我们随团旅游就是想得到好的导游服务,增加对景点的了解,如果导游对景点一问三不知,动不动就‘卡壳’,我们要他干什么。与其如此,还不如我们自己旅游来得痛快呢。”
导游委屈——— 付出回报不成比例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导游是一种既轻松又赚钱的职业。其实不然,导游是一种复杂的、高智能、高强度的服务工作。导游的工作时间与我们大部分人的“朝九晚五”不同,相当弹性化,有时可能休息好长一段时间,但在旅游旺季时也会一连带上几个团连轴转,十天半月不休息。 早上五六点钟起床,晚上十一二点钟休息是导游们的家常便饭。一见面,河南省中国国际旅行社导游乔丽雅就向记者诉苦,一旦上团,基本上24小时全都在工作。白天是一团游客的吃、行、用、玩,晚上是安排游客休息等琐碎事情。“如遇到客人生病得帮忙找医生,宾馆房间不够,自己要打地铺,那种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劳顿是外人所难以体会的。”乔丽雅说着眼圈都红了,“饿着肚子给客人抢位置、安排吃饭,自己躲在人后啃馒头这些我现在都已经习惯了。” 可是,导游的辛苦与所得却不成比例。目前,导游的工资在全国一般标准大约为200至800元/月。河南导游大多为300~500元,也有旅行社是不给导游基本工资。国家明文规定导游不能拿回扣,那么,他们的劳动报酬该从哪里获取? 据了解,很多导游的安定生活无法保障,他们没有社会保险。广大的导游都属于“三无人员”:无基本工资、无基本福利、无明确劳动报酬,不少业内同行自嘲为“生活在社会边缘的人”。
旅游局计划——— 通过培训提高素质
从1989年导游资格考试制度实行以来,至目前我省取得导游资格证的人员有13000人,中级导游500多人,高级导游30多人,导游素质高中低不成比例,高素质导游非常稀缺。
11月,2005年河南导游资格考试在郑州举行。今年全省参加导游资格考试的考生共有8984人,较去年增加42.24%,突破历史最高水平。本科以上学历的考生占19%,在校学生为50%,社会考生为30%。面试中,许多来自大中专院校的“学院派”考生精彩的演说让人为河南旅游界的未来而振奋。
导游资格考试越来越受在校学生的青睐。河南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王玉宝介绍说,目前,我省从事导游的人员有5000多人,导游依然十分紧缺。为适应河南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省旅游局确立先适当降低导游进入门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提高导游资格考试难度的指导方针。 王玉宝说,河南省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规划正在讨论中,估计年底出台。导游队伍建设将从资格考试、晋级考试培训、年审培训、领队培训等5个方面来整体推进导游素质的提高。
旅行社困境——— 养活不起足够导游
目前郑州市有旅行社300多家,一些旅行社下属还有几个到几十个不等的营业部,这些营业部每年只要交2万元就可以用该旅行社的牌子,这样算下来,一家旅行社就演变成了好几家旅行社。据业内人士介绍,郑州市某家旅行社下属有30多个营业部,三四个人摆个桌子就可以组成一家旅行社。 旅行社数量远高于郑州旅游市场需求,需求饱和带来的恶意竞争、恶性循环使旅游市场的利润越来越少。绝大多数的旅行社和旅游公司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不愿花钱也没有多余资金来养导游、培训导游。河南省假日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鹤认为,目前郑州市的旅行社数量多,一些变质的旅行社不遵循旅游市场游戏规则,恶意竞争导致旅行社养不起足够的导游,更谈不上去培养了。
洛阳康辉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王兆光经理是导游出身。这位干了20多年旅行社的“老导游”对如今的导游不甚满意。近两年我省旅游发展势头迅猛,洛阳市现在的旅行社有100家,普遍存在只生孩子不培养的问题。“一方面,导游流动性太大,不少导游属于飞鸽牌,这个月在这个旅行社,下个月也可能就换了另一家旅行社。另一方面,有些旅行社老总自己素质都不高,更不用说去培养导游了。”
专家献言——— 郑州应建导游协会
“山河美不美,离不开导游一张嘴。”导游人员是旅游接待工作的主体,是整个旅游服务的轴心。导游服务作为旅游产品的一部分向旅游者出售,是旅游服务产品质量高低最敏感的部分。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导游素质高中低不成比例,导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成为旅游事业深入发展的瓶颈。河南旅游界一些人士呼吁:郑州能否成立自己的导游公司,让导游真正拥有自己的家。
现在许多国家都成立了导游协会一类的组织,有些国家的导游协会已经跨国联合,成立了国际性的导游协会。我国许多城市也已经成立了导游协会。为导游统一管理档案、代交劳动保险、进行日常教育和监督,并与旅行社等部门代签导游合同、保证导游合法权益等等。 据了解,四川成都目前已经成立了6家旅游导游公司,专门从事导游培训服务工作,每个导游每年交纳600元,除了一年3次的培训外,还负责导游档案、三金、导游资格证报名、晋级、年审等相关服务。河南省海外旅游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池雄辉用“量大质差”形容我省导游现状。他建议道,河南不妨通过成立导游协会规范管理导游,提高管理水平,形成导游竞争机制,通过“上团机会”有力促进导游提高服务质量。并可通过它来反映导游的呼声,沟通导游同有关企业和部门的联系,维护导游人员的合法权益。 王兆光认为,导游素质要提高,旅行社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尤其重要。旅行社不能只抓利润,忽视了对导游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培养,要发展学习型旅行社、学习型导游。冬季练兵,导游淡季要加强学习,防止不看报纸、不学习,一问三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