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出行资讯 >> 正文
“中原文化繁荣兴盛 ‘老家河南’出新出彩”河南文化和旅游事业70年发展综述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9/8/31 来源:开封市文广旅局 点击次数:

3、非遗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
    令人自豪的是,我省非遗保护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我省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项目名录保护体系,非遗资源普查建档基本完成。在全国率先实施分类保护工作,相继启动实施“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记录计划”等一系列抢救工程,以科技化手段对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全面系统地建档、记录。同时,各地相继建立非遗保护专职队伍,中央、省、部分省辖市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为引导非遗资源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牡丹瓷、汴绣、豫剧、少林功夫……我省许多非遗成了重大活动的耀眼“明星”。在2018年外交部的全球推介活动,2019年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世界园艺博览会河南日、国新办河南推介活动等活动上,“河南非遗”向世人讲述生动“河南故事”,受到海内外嘉宾广泛赞誉。
    如今,非遗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已形成一种“文化自觉”。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跨区域非遗展演活动,组织开展的晋冀鲁豫稀有剧种展演活动永久落户河南。此外,积极开展非遗展示活动,如淮阳太昊陵庙会、鹤壁浚县古庙会、宝丰马街书会等已形成品牌效应,非遗正以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社会,让百姓生活更加多彩。 

4、来自文物考古的“骄傲与自信”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是考古大省、文物大省,新中国考古第一铲正是从河南挥起。1950年10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辉县开始了第一次考古发掘,从此拉开了新中国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的大幕。
    70年间,河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对探索人类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等提供了有力证据,更加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孙家洞、许昌灵井、老奶奶庙、李家沟等遗址的发掘与研究正在勾勒河南旧石器时代的清晰面貌;西坡、青台、双槐树、王城岗、二里头等遗址的新发现进一步明确了中原在华夏文明起源中的独特地位……
    为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我省在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遗产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保护展示大遗址让中原文脉活起来。将城市规划与文物保护利用有机结合,建成了隋唐洛阳城、安阳殷墟、新郑郑韩故城等一批考古遗址公园和大遗址保护展示园区,成了“城市语言”和“城市符号”,吸引着中外游客。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大遗址和考古公园对外开放以来,接待游客累计逾1200万人次。
    此外,建成中国文字博物馆、二里头遗址博物馆等三级以上博物馆347家,全方位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并依托馆藏资源开发文创产品,让文物飞入寻常百姓家。 
发表评论: 】 
(作者:开封市文广旅局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