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北宋文化:《东京梦华录》 回望都城华胥梦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6/16 16:16:00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为了避免天长日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让后人开卷能一睹开封城当时之盛况,孟元老在怅然中提笔追忆,“省记编次成集,庶几开卷得亲当时之胜”,于南宋绍兴十七年撰成书稿。由于开封城昔日繁华已烟消云散,作者只能像《列子·黄帝篇》中所说的“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因而题书名曰《东京梦华录》。
《东京梦华录》所记载的,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年间开封城的城市社会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包括开封城的外城、内城及河道桥梁,皇宫内外官署衙门的分布及位置,城内的街巷坊市、店铺酒楼,朝廷朝会、郊祭大典,民风习俗、时令节日,饮食起居、歌舞百戏等。
明代李濂在《汴京遗迹志·跋东京梦华录后》中说:“观是录纂述之笔,亦非长于文学者……”而《行走在宋代的城市》《到古代中国去旅行》的作者伊永文则认为,孟元老在很大程度上像是长期受传统诗文熏陶教育而专事笔墨士人,具有相当深厚的文学修养,从《东京梦华录》中随处可见孟元老的“炼字”功夫。如孟元老所刻画的一系列食店人物形象:卖酒厨子、街坊妇人、闲汉、“厮波”、“撒暂”……寥寥几笔,形神如出,难怪中国历史学家邓之诚赞其“是谓白描高手”。
让人感觉奇怪的是,不知为什么,这部成书于公元1147年的著作,直到南宋淳熙丁未(公元1187年)十月才得以刊行。赵师侠在跋中说:“余侍先大父,亲承謦咳,校之此录,多有合者,今甲子一周,故老沦没,因锓木以广之。淳熙丁未十月,浚仪赵师侠介之书于坦庵。”可见,在此之前,《东京梦华录》尚无刻本。这时,距离开封城沦陷已有60年。
赵师侠何许人也?是宋太祖的儿子燕王赵德昭的七世孙,生卒年不详。浚仪呢?是古县名,西汉置,治所在今天的开封市。北朝、隋、唐先后为陈留郡、梁州、汴州治所;五代、北宋与开封县同为开封府治所。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浚仪改名祥符。赵师侠与孟元老一样,念念不忘的,竟然都是同一个地方——开封。
这40年间,这本书有着怎样的历程呢?孟元老在写完这本书后,又有哪些著作呢?遗憾的是,他同赵师侠一样,生卒年不详,史载语焉不详。或许真如邓之诚所言,孟元老“其人盖已百岁,必不及见其书之行世,其书亦未必手定”。
一个人,就这样留下一本神奇的书,让后人苦苦追觅他的身影……
(作者:任崇喜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