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暮春时节,词风豪放的他,填下一阕清新婉约的《蝶恋花·春景》,作品在惜春、伤春中表达了叹逝之感。词曰: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小小的青杏离成熟还早。放眼望去,是碧水环绕的人家,是春归的燕子在飞来飞去,然而风中的柳絮即将殆尽,蔓长的青草一望无际。不知道此时的苏轼是否想到了屈原,想到了《离骚》中“何所独无芳兮,尔何怀乎故宇”的诗句。只知道胸怀“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上神宗皇帝书》)理想的他,在这个残春时节,面对归途阻隔,只有一腔的失意和无奈。
作者走在一户人家墙外的路上,此刻正在荡秋千的佳人笑语从墙内传来,笑声吸引了作者:一番偶遇的美好情景,也许正好排遣自己心中的抑郁吧,但令人扫兴的却是“笑渐不闻声渐悄”的结局,留给自己的只是“多情却被无情恼”的失落与惆怅。联想到作者仕途的跌宕起伏,这首词作中秋千上的“佳人”和墙外的“行人”,何尝不是作者在进行君臣类比:自己的一腔抱负,得不到“佳人”赏识,这怎么不令人烦恼!墙里墙外,一墙之隔,但作者却难以跨过。一位无法相见的秋千佳人,一阵渐渐消失的欢声笑语,只好让“多情”的苏轼摇头叹息了。
秋千索上 奄奄病魂
舞动的秋千总给人以青春活力之感,但也不尽然。
与陆游情投意合、琴瑟和鸣的唐琬,是一位被封建礼教吞噬的才女。因不为陆母所容,遂在逼迫下被休。而今看来这是多么不讲人性、毫无道理的做法啊,然而在那个时代,母命难违,因为“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礼记》)。在吃人礼教的威逼下,陆游另娶,唐琬另嫁,两人在满腔幽怨中分手。
这是一个春意盎然之日,漫步沈园的陆游与唐琬不期而遇。千般柔情、万般思念的两人,此时四目相对,诉说无语。唐琬离去后,陆游的情感狂澜再也难以压抑,一阕凄美的《钗头凤》题于粉壁。“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的他,此刻也只有“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无奈与叹息。
一年后的又一个春天,再次来到沈园的唐琬,看到陆游的题词不禁泪流满面,一阕令人断肠的千古绝唱《钗头凤》题于陆游词后,不久便在绝望中抑郁而逝。词曰: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词作开头,作者再也无法压抑对封建礼教下世情人情的愤恨,然而在以泪洗面、独语斜栏中度日的她,想把离别的相思写给对方却是难上加难。多少愁恨与委屈到哪里去倾诉呢?在“人成各,今非昨”“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的离异之苦中,青春美丽的唐琬被折磨成了“病魂”,这“病魂”像什么?一个“秋千索”的意象告诉你:在风中摆动的秋千绳索,就是奄奄一息的自己!晚年的陆游重游沈园,也只能在“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中无限怀念他心爱的唐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