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北宋帝都东京城郊外,“春容满野,暖律暄晴”“莺啼芳树,燕舞晴空”“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鞠疏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古老的秋千游戏,自北国到中原,从宫廷到民间,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也走进了诗人词家的笔下。在宋词里,“秋千”是悠荡在大量作品中的生动意象。
秋千少女 纯真情怀
荡秋千是女子喜欢的游戏,天真烂漫的少女们更是喜爱有加。一代词宗李清照,其早期作品中就有两阕以秋千入词的佳作,虽不是正面描写荡秋千的场面,但读后都能想象出秋千架上一位少女的美丽身影。其一《浣溪沙》,词曰: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室外,寒食时节春光和畅;室内,精美的香炉中轻烟袅袅,此时作者从春睡的梦中醒了。南飞的燕子还没有归来,但女孩子们已经玩起了斗草的游戏。在这个江梅花期已过、杨柳正在飞絮的季节,应该和伙伴们一起来荡秋千啊,然而黄昏时一阵疏雨却把秋千给打湿了,这多么令人遗憾。词作写作者的感春、嬉春和惜春之情,在结句中表达了淡淡的寂寞与春愁。
至于另一阕《点绛唇》,刻画的却是作者荡过秋千后、家中客来时的羞赧情状。更有学者解读,这里的“见客入来”是李清照未来的夫君赵明诚来了。果如此,词作当是作者初遇爱情的生动描绘。词曰: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一次,刚刚荡过秋千的李清照可谓“狼狈”透了:一个春天的早上,“蹴罢秋千”的她正在慵整纤手,此刻一个陌生客人突然来到,来不及回避的她,没有工夫穿鞋,只好穿着袜子羞涩地跑开,连头发上的金钗滑落也没法顾及了。在此不再看这位“倚门回首嗅青梅”的才女的笑话,回到正题,通过词作上片,我们能够想象出作者是多么喜欢荡秋千了,不然怎么会是“慵整纤纤手”“薄汗轻衣透”呢?
秋千芳春 踏青畅游
秋千是女孩子的“宠儿”,也是春天里一道不可缺少的风景,因而描写游春的宋词中就少不了秋千的“身影”。北宋词人张先,词作清新工巧,晚年的他,填有一阕在家乡吴兴寒食节里踏青游春的《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词曰: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词作上片描写寒食节里男子赛龙舟、女子荡秋千,游人芳洲采花、秀野踏青的热闹场面,充满了节日的欢快之情,读之令人仿佛也参与到了这热闹的场景中。下片写游女归去,远山暗淡,夜色渐渐降临,笙歌歇后,喧闹了一天的小院也清静了下来,此时庭院中月色清新明亮,无数的柳絮轻轻飘过,仿佛无影无踪。可以想象出游春一天的作者,在这春夜的月下心中是多么恬淡、舒畅。在这首词中,“秋千游女”无疑是当地人赏春中一道动人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