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瓷都扒村漫话之神罐传奇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08-8-28 来源:河南文化网 点击次数:
民谣:千年瓷都藏瑰宝,一朝问世惊鬼神。除恶扬善显神奇,定国安邦助英雄。
禹州城北二十五里有一座乔龙山,龙头向东,与鸡山隔河相望,龙尾朝西,龙腰稍稍微曲。山南麓有一个村庄——扒村。在历史上曾有四十五里歇店街之称。史载,从宋元开始,这里因瓷而兴,市场繁荣。
相传,从前,有一对小夫妻去给岳父拜寿,出门时本想当晚回来,封了火。不料想母亲定要挽留女儿多住几日,眼看天色已晚,小两口便住下了,一晃就是六、七天,小两口在回家的路上拾了些柴禾生火,可到家一看,火苗依旧。自此,扒村煤便有了“走娘家煤”之雅号。
更神的是,发生在民国初年的一件事。
在扒村南寨,住着一个叫史善的人。生来是“走路恐伤蝼蚁命,爱惜飞娥不点灯”之人。妻子也是花容月貌,赛若天仙。可由于史善这人见不得别人流眼泪,听不得他人说疾苦,只不过几年,就把父母留下的几田地,数几间瓦屋尽散于穷人,只落得自己穷困潦倒,只落得自己寒窑安身。妻子一气之下出走,杳无音讯。
却说好人得好报。一日,天下着雨。史善在家闲着没事在门口坐着歇。他忽然发现窑洞不远处长出一株并蒂莲花,一朵红、一朵白,红白相映,在细雨的沐浴下,更加晶盈剔透。他怀疑自己是在做梦,揉揉眼,定睛细看,依然如是。他站起来,向莲花走去。眨眼间,莲花不见了,却是一个罐沿露出地面。他好奇地顺着罐沿向下挖,挖过几层瓷渣,就挖出一个瓷罐来,洗涮干净,原来是个陶罐,广口,只是外壁上略有刀刻的花纹,细看好似二龙戏珠,内底上隐约可见并蒂莲花,下有荷叶几片,隐隐约约还有几条小鱼在游动,甚是可爱,正应了“鱼戏莲叶间”那名诗。
史善小心翼翼地把瓷罐抱进窑洞,放在床前上,仔细观赏。
不久,这事被一个叫金龙的贪心瓷商听说了,他便去找史善,想花几两银子买下这个“神罐”。
一天,金龙慑手慑脚来到史善家,只见史善正在熟睡,床前放着的“神罐”,犹如盛开的并蒂莲花,红似火、白如雪,几片莲叶,碧绿如玉。瓷罐外壁,还有一颗明珠,引得二龙嬉戏。这一切让金龙惊呆了。他悄悄地进到屋里,伸手去捉“神罐”,即刻,莲花不见了,屋里一片漆黑,缩回手,莲花又顿时盛开,光彩依旧。贪心的他心一横,抱着“神罐”回了家。
回到家里,他一边将“神罐”放在桌上,一边喊来妻儿看宝,并把刚才发生的一切告诉了妻子。妻子不屑地看看破旧的罐子,说,什么值得稀奇的东西,不就是一个夜壶。金龙独自坐在椅子上,双手合拢,等着莲花盛开、珍珠放光、鱼跃龙戏。他瞪大了眼珠子,等到天亮,奇迹也没出现。于是,他便把“神罐”丢弃在屋子角落里。后来,金龙妻子看这罐子盛东西怪合用,就刷干净了准备放些盐等什么的。可是,说来也奇,这“神罐”盛盐盐丢,放油油没。金龙妻一气之下,把“神罐”摔了个粉碎。
自从金龙妻把“神罐”摔碎后,他的家境每况日下,四十多岁,妻子死了。后来,儿子也没了。金龙连熬带煎过到了民国三十年。又时逢大旱,一些瓷商趁机收购瓷器,为了度年馑,不少农民到田地里挖古瓷,好换回些粮食、衣物。有一次,金龙听说有人挖出了一个麒麟送子名贵瓷,也赶来瞧稀奇,只见它身长一尺三、高七寸,上骑一个小人儿,彩色鲜艳,煞是好看。金龙见众人皆夸麒麟送子名贵瓷好,不禁想起了“神罐”,喃喃自语道,这有什么好,比起“神罐”差多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瓷商找到他,急问“神罐”在哪儿,并表示多出些银子买下。当听说被金龙妻子摔碎了,瓷商连连埋怨金龙夫妻糊涂,可也没有办法。
原来,传说当年扒村煤炭质好,引得太上老君在扒村建炉炼丹,但炼丹也需要火侯。偏偏这年太上老君在棋盘山与赵公明下棋着了凉,出恭次数多了,坏了两炉仙丹。他想,人间尚有便壶,仙人理应也有。于是,他急命童子去天山采来雪莲上的露珠,和上扒村药湾的上质土,制成坯,用王母娘娘的蟠桃枝做引燃柴,在丹炉里连烧七七四十九天,仙壶才出了炉。只见黑身白底儿,壶肚有二龙戏珠,壶内底儿莲花盛开、荷叶青翠,鱼游其间。太上老君一时喜欢,竟成了他的爱物。
关于“神罐”,还有一说,据传说,北宋年间,因扒村瓷烧得好,得到柴王赏识,便特命烧瓷艺人为他烧了恭壶,后因战乱,遗落民间。
“神罐”,是民间的一个美好的传说,也是对扒村瓷窑烧制出的精品的赞誉。是神话太上老君所烧便壶也罢,还是为当年柴王烧制恭壶也可,这足以说明当初扒村瓷的名气。由此可知,早在唐宋时期,扒村窑烧制就烧出了出神入化的珍品,看来,扒村称之为“瓷都”尚不为过。
(作者: 责任编辑:文斐)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