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后,胡商的妻子在波斯国王派的特使陪同下来到东京,直奔樊楼。樊掌柜向胡商家属叙述了经过,当场清点遗物,对照帐目,分毫不差。一直冷眼旁观的波斯特使突然问道:“请问店家,还有什么遗忘的重要物品没有?”樊掌柜一愣:“客官的一丝一线全在这里!”胡商妻子号啕大哭:“我们的传家宝不见了……”波斯特使勃然变然:“不出我们所料,你们昧下了我们的国宝,我们一定要追回来。”原来胡商的祖辈是位航海家,在唐朝时就驾船探险来到中国,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波斯国王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就将一颗鹅卵石般大的珍珠赏赐给他家。据说此珠有避妖驱邪、延年益寿的特异功能。传到胡商手中,他深信此珠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给他带来好运,所以他外出经商总要随身携带以求神灵庇护。
樊掌柜脸色苍白,喃喃道:“如果客官真的在本店遗失什么物品,我一定按价赔偿。”波斯特使拍案而起:“此珠乃无价之宝,你们赔得起吗?你这整座酒楼也不值它的零头!莫耍滑头,快把宝珠交出来!”樊掌柜哀求道:“小店根本没见过什么宝珠,你叫我怎么拿得出呢?”波斯特使气冲冲地离去,要求朝见大宋皇帝。眼看事情闹大了,变成两国纠纷,宋英宗立即严旨开封府限期破案。
开封知府对樊楼店风非常了解,也很信任樊掌柜的为人。平日,樊掌柜经常打点东京的丐帮和贼头,一掷千金,毫不吝啬。所以,叫化子和三只手从不上樊楼扰乱,顾客在店内遗忘什么东西,大至金银包裹,小至头巾手帕,店家总要千方百计寻找失主,登门送还,或者妥善保管,等待认领,有口皆碑,传为美谈。现在出了这件大案,莫非樊掌柜见宝眼开,一念之差,将宝物藏匿起来?他不敢怠慢,下令查封樊楼,立即将樊掌柜、神医刘、堂棺、歌妓等当时在场的一干人犯缉拿归案,一连过了几堂,甚至动了大刑,也没有查出个蛛丝马迹来。
这天深夜,黑暗的牢房里呻吟不绝。堂倌埋怨道:“老掌柜,你当初不听我话,一脚把那家伙踢出酒楼,就不会惹来这场麻烦。”神医刘更是牢骚满腹:“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我好意治病救人,倒吃了冤枉官司!”两个歌妓也哭哭啼啼:“咱们跳到黄河里也洗不清了!”樊掌柜沉吟道:“现在埋怨也没有用,我琢磨着堂堂波斯大国派使陪家属前来追宝,决不是有意敲诈,一定事出有因。胡商从发病到安葬,诸位都在场,请好好想想有什么可疑之处?”沉默良久,堂倌一拍大腿:“我觉得那胡商一身波斯打扮,却戴了顶宋朝帽子,有点怪……”两个歌妓也争着说,她俩为死者装殓时,全身衣物都检查过了,就是没动那顶帽子。会不会船弯在这儿?樊掌柜豁然开朗:“怪不得他临咽气时还指指帽子,一定是别有用意……”他挣扎着站起来,拚命摇动铁锁大声疾呼:“看守兄弟,我要马上求见知府大人!”
第二天,开封知府亲自出马,邀请波斯特使、胡商妻子及一干人犯来到胡商坟地开棺。打开楠木棺盖,由于尸身涂满了防腐香料,死者面目栩栩如生。仵作从他头上取下那顶帽子送到公案上,知府仔细观看发现此帽是特制的,与众不同,正中镶了一面铜镜,闪闪发光,镜后有一方硬壳夹层。他试探着旋转铜镜,原来是个盖子。揭开镜盖,一颗硕大无比的珍珠放射出奇光异彩,使众人眼花缭乱,惊叹不已。水落石出,皆大欢喜。胡商妻子失宝重得,热泪盈眶。特别使她感动的是,丈夫完全是按本族风俗安葬的,比自己亲人安排得还周到,便改变了迁灵回国的打算,让丈夫长眠在这礼仪之邦。
开封知府将事情经过如实禀报朝廷,宋英宗龙颜大喜,御驾亲临主持樊楼重新开张,表彰店主仁义之风为国争光。波斯特使专门请能工巧匠用两国文字制作一方巨匾,上书“诚招天下客”,悬挂正楼檐端,并且欢宴朝野知名人士和在京各国客商,为樊楼正名。各国客商回国后对此事津津乐道,樊楼的美名从此传遍天下。
北宋灭亡时,樊楼毁于兵火。八百多年后,开封人民在宋都御街北端重建樊楼。按照当年式样,五座仿宋建筑状如五只凤凰栖息在一起,气势磅礴,金碧辉煌。这里集食、宿、娱乐、购物于一体,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比当年的繁华有过之而无不及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