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众版首页 >> 旅游新闻 >> 正文
河南许昌人遗址发现一万年前钻孔标本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0-11-22 来源:大河网 点击次数:

  记者11月21日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由国家文物局立项的2010年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调查与发掘又有新成果,灵井考古队近日在遗址上文化层发现两片万年前带钻孔的鸵鸟蛋壳,这表明在一万多年前的灵井一带,原始工艺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经测定,钻孔鸵鸟蛋壳距今约1.3万年。这是我省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钻孔标本,也是中国目前发现的保存最为完好的万年前钻孔例证。

带钻孔的鸵鸟蛋壳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是中国首次发掘的以泉水为中心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已出土大量精美细石器、牙针、赭石染料和中国最早的立体雕刻鸟等文化遗物3万余件。2007年12月和2008年5月,该遗址两次发现距今8万~10万年的人类头盖骨和头骨化石,对研究东亚古代人类进化和中国现代人的起源具有重大科学价值。此次出土的这两片钻孔鸵鸟蛋壳呈浅黄色,其中一片长4厘米、宽3.3厘米,保存完好,另一片略残。其形状都是长方形,采用对钻方式,钻有两个一大一小的孔。

同时发现的部分细石器

  据了解,钻孔鸵鸟蛋壳曾在北京山顶洞、宁夏水洞沟等遗址发现,但出土标本均为单孔,较为残破,而灵井“许昌人”遗址此次出土的标本为双孔对钻,制作十分精细。更为难得的是,在距发现钻孔鸵鸟蛋壳仅几厘米的地方,发现了一枚用玛瑙石料做成的钻,其上有使用痕迹。通过现场比对,这枚钻正适用于钻鸵鸟蛋壳上较小的孔。这种钻与钻孔同时出现的场景,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发现。同时发现的还有一枚非常完整的小骨棒,它经过了火烤,表面光滑,十分精致,还有较强的吸水性。据考古领队李占扬介绍,这枚小骨棒国内外目前还没有可对比的同类,用途尚不清楚。

发表评论: 】 
(作者: 责任编辑:周燕)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