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360° >> 正文
河南体育旅游“动起来”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08-11-4 来源:大河网 点击次数:

  【南阳】
  农运会良机莫错失
  □首席记者郭启朝文图
  “体育与旅游就像连体婴儿,不仅不能分开,还要深度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体育与旅游的双赢,实现最大化的国民体育休闲旅游。”
  11月1日在福建省泉州市海峡体育中心体育馆参加完第六届农运会闭幕式、扛回第七届农运会大旗的南阳市体育局局长杨鸣哲,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依然很激动。
  杨鸣哲说,体育休闲旅游作为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交叉渗透产生的一个新的领域,是以体育资源和旅游资源为基础,通过各种规划、设计、组合的体育活动、体育赛事吸引人们的参与欲望与需求,进而感受体育活动与大自然情趣的互动体验形式的休闲生活方式。
  杨鸣哲说,许多旅游项目本身就是体育项目。如南阳的鹳河漂流、桐柏山探险、宝天曼登山、白河垂钓等一系列旅游项目,本身就是体育活动。
  但是,当游客置身于这些趣味横生的旅游活动时,除了娱乐和健身之外,却很少看到有竞技比赛的活动内容。
  再如,南阳有5000多名驴友,有1000多名车友,他们通过自己的网站自发组织登山探险旅游,他们的足迹遍布南阳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险滩河谷,他们在强身健体、旅游娱乐的同时,还“探”出了一个又一个景点。西峡著名的伏牛大峡谷、野人谷等景点,就是南阳一批驴友发现的。
  但是从驴友和车友们的活动中,看到的是旅游体验,并没有体育比赛内容。
  不仅旅游中蕴含着体育,其实,体育也离不开旅游。比如奥运会、世界杯,比如城运会、大运会、农运会、全运会等各类规模性的体育赛事也都会带来规模旅游效应。因为这些体育活动的内容除了本身要求外,都涵盖了吃、住、行、游、购等要素。
  可一些地方在举办体育活动的时候,总觉得这就是体育比赛,似乎与旅游无关。所以曾有人说,眼下的体育与旅游是“神合貌离”,往往因缺乏合作而流失了大量市场。
  世界级和国家级的体育赛事所带来的巨大的旅游效应,让我们重新审视并认识到了体育与旅游的关系。
  每届奥运会以及最近在韩国举办的世界杯足球大赛,吸引了众多球迷和游客,为本地创造的商业收入在几天内就达到了百亿美元。2008年中国承办的奥运会,仅一枚徽章商业价值就达亿元,而且从申办成功那一刻起就吸引了世界各国成千上万的游客来中国观光旅游。
  让我们重新认识体育与旅游关系的另一个方面,则来自我们身边。近一阶段,西峡的鹳河漂流、南召白河漂流、内乡宝天曼漂流、西峡的瑞龙山庄、南阳金河岸度假村等一个个景区,都与体育部门联系,欲开展诸如激流皮划艇比赛、攀岩比赛、射击比赛、垂钓比赛等体育比赛类旅游项目。
  景区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发挥其诸多功能,搞体育健身、体育活动、体育赛事、体育娱乐,让游客在观光旅游的同时,能进行互动体验休闲型旅游,从而招揽更多的游客。
  但这几家具备漂流、攀岩的景区,眼前还只停留在旅游娱乐阶段,并没有彰显其体育性能。究其原因,一是场地建设时并没有按照赛场标准设计施工,也未取得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二是体育与旅游之间缺乏沟通、合作,没有催生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媒介来牵线搭桥,没有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三是景区缺乏体育赛事所必需的管理和技术人员。
  所以,体育与旅游联姻势在必行。
  今年11月9日,全国男排联赛将于南阳举办,全国第七届农运会等大型赛事也花落南阳。这些都是体育与旅游“联姻”的契机。杨鸣哲认为,应该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政府把体育与旅游的结合纳入发展规划,并采取“政府推动、部门协作、企业赞助、社会参与”的方式,广泛发展社会力量举办各类体育运动赛事,从而拉动旅游和地方经济。二是促使体育部门与旅游部门快速联手。
  体育部门由于其专业性和行政性,在这场联姻中发挥主导和媒介的作用,即对下,要指导具有体育性质的景点建立、规范标准化的赛场,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对上要促使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扶持措施,提高服务水准,培育体育与旅游联姻的软环境。
  旅游部门要积极主动予以合作,搞好宾馆、餐饮及体育纪念品开发等项目,共同打响与旅游有关的体育品牌。像青海打响“国际环湖自行车赛”品牌一样,打响各个景区赛场品牌。

发表评论: 】 
(作者: 责任编辑:张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