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与集邮渊源颇深,牡丹与邮花相互媲美。集邮文化在河洛文化的孕育下释放出独特的人文气息。作为十三朝古都和现代化新城的洛阳,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集邮氛围为洛阳赢得了2009世界邮展的举办权。这是继1999北京举办该活动后在中国举办的第二次集邮界最高级别邮展。
邮票是国家的名片,而洛阳更与中国邮票有缘。漫步集邮世界,洛阳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风土人情中的许多题材被浓缩成方寸邮票,化为永恒。然而,要论次数多、量之大,以牡丹为最。在邮品的整个范畴之中,洛阳牡丹的靓姿倩影几乎无所不在,无论票、封、片,还是简、戳、册,抑或卡、折、本,牡丹或是唯一图案,或是主要内容,或是画龙点睛,或是锦上添花,总之,有了牡丹元素,令人赏心悦目,邮品靓丽生辉,欣赏收藏两相宜。
迄今为止,中国邮政已发行与牡丹有关的邮资票品有100多款(种、套、枚),其中,可圈可点的有:
普10《花卉》邮票(3—1)牡丹
1958年9月25日发行,面值1.5分,票幅较小,仅有一拇指盖大,但小巧精致,玲珑剔透,虽工笔素描单色带叶的一朵牡丹,但丰满圆润秀美,耐品耐赏,是普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普票中第一次出现牡丹图案。其在“建国30年最佳邮票”评选中脱颖而出,荣获最佳邮票,可见其美学品位与内在价值。
特61《牡丹》邮票
1964年8月5日发行,全套15枚,小型张1枚,中国著名工笔画家田世光先生为原画作者,著名邮票设计家、高级工艺美术师邵柏林先生设计。邮票所选15种牡丹皆为珍品或名品。因此,特61《牡丹》荣膺“建国30年最佳邮票”评选的桂冠,至今仍为中国花卉邮票的经典之作,无有能超越其上者。
《纪念中日友好条约缔结十周年》J152纪念邮票
1988年8月12日发行的《纪念中日友好条约缔结十周年》J152纪念邮票一套两枚,其一为中国花王牡丹,另一为日本国花樱花,两国两花,两票连印。
两位大师的国画邮票
T44·16—1和T98·8—5分别选取的是齐白石、吴昌硕两位大师泼墨大写意的牡丹画作精品。这两枚邮票从画作的选取到票型、规格的设计都是精品,因而成为深受广大集邮爱好者和收藏家喜爱的专题邮票。
贺年邮资明信片上 牡丹首次惊艳
1982年12月15日发行的贺年邮资明信片第二组一套4枚,片图分别为盆景、花卉、年画、小鸟,其(4—2)的花卉片图为一簇春意盎然的牡丹。这是以牡丹作为片图首次在贺年邮资明信片上亮相。
贺年邮资明信片上再现牡丹
1983年11月5日发行的贺年邮资明信片第三组一套5枚,片图均为各种花卉,其(5—3)的图案为一片金光灿烂、浓墨重彩的艳丽牡丹。
美术邮资信封上的牡丹
1983年4月1日发行的美术邮资信封《M1》,全套10枚,其邮资图案分别为我国各种著名花卉,其首枚(10—1)的邮资图案为绿叶配红花的一朵艳丽牡丹。这是中国邮政首次发行美术邮资信封,并在该系列首次以牡丹图案作为邮资主图。编号《M1》的花卉邮资封现已是邮品中的珍品,邮市难觅,价格不菲。
古典文学名著邮票上的牡丹
1984年10月30日发行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牡丹亭》,顾名思义,故事发生在牡丹亭,邮票中的牡丹图案自不可少。
《千姿牡丹》展芳容
2006年4月10日,在中国洛阳第24届牡丹花会开幕式上,《千姿牡丹》邮票首发式同时举行。自该年始,洛阳开始连续5年发行品种不同、形态各异的牡丹个性化邮票200枚,至2010年发行完毕,累计1000枚,故名《千姿牡丹》。此举创中国邮政史、中国邮票史、中国集邮史之最。如今,《千姿牡丹》已成古都洛阳的又一金字品牌。本地人士以拥有已发行的三册《千姿牡丹》邮票为荣。
幸运封邮资图中的牡丹
2007年10月,国家邮政局发行2008《中国邮政贺年有奖幸运封》(首套正式命名)一套2枚,邮资图案均为面值9元的“花开富贵”,画面里,以装饰画法插在花瓶里的一朵枣红色大花牡丹,色彩艳丽,气氛热烈,充满喜庆,名曰“花开富贵”。这是中国邮政在幸运封邮资图中以牡丹作为主图而首次发行的又一新型系列邮品。
以上,只是在林林总总的中国邮资票品中随手撷取、以牡丹作为唯一主题或主图的几朵邮花,如果将含有牡丹元素的全部邮票、邮品一百多款铺陈开来,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幅绚丽多彩、美不胜收的诗画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