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吃喝玩乐 >> 正文
记忆里的家乡:蒸馍夹肉丸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2/12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虽说“坐桌”同“吃高价饭”在开封都是赴宴的意思,但前者比后者所指的范围更广泛。“吃高价饭”一词形成较晚,具有调侃的意思,一般只局限于婚丧嫁娶之类需随礼钱的宴席。“坐桌”范围就广了,去参加宴席都可称“坐桌”。上饭店也好,去亲友家也好,凉的、热的,盘盘碗碗上一大桌,满桌的美味让客人看得心花怒放,吃得肚子圆圆,好不快活,这便是“坐桌”的标准模式。

    早年间,“坐桌”很有讲究。摆宴席要用四四方方的八仙桌,一桌八人,大家按尊卑长幼入席。而今,宴席所用几乎都是圆桌,也少了很多规矩,但桌中最里边、正对着上菜的位置,还是属于本桌最受尊敬的人。客人坐定,菜肴陆续上桌,无论上几个盘、多少个碗,当上到丸子时,有时上菜的都会说声“菜齐啦”。即便不说,大家也心知肚明本桌的菜已上完。因为按开封的老传统,最后一道菜必定是肉丸子,后面再上的无非是些主食和汤品。

    为什么“坐桌”时最后一道菜是丸子,其中原因不得而知。或许因为“丸”和“完”发音相同?无论从食材上,还是从制作上论,丸子在席面中都算不上是重头菜,却担当起大家公认的压轴角色,以至于成为菜单上固定的菜肴。若缺了它,或许会引来好事的客人发问:“咋没上丸子呀?”用丸子压轴其中定有说道。

    请教了王馍头的传人王安长大师才知晓,原来将丸子放在最后是取其圆圆满满之意,并且还真是因为“丸”与“完”发音相同。看来中华美食不但讲究色香味,还讲究形和意。由此说来,丸子压轴,堪当此任。

    席面上丸子最大的特点就是个头大。席中所上的丸子数量是固定的,一桌八位,上十个,不会因桌上人数变动而有所增减。奇怪!为什么会多出两个丸子?王大师讲,那是厨师考虑到哪位食客若吃得上口,还可再来一个。

    丸子上桌,一般每人都会夹一个,即使不吃也会放在自用的碗碟中。丸子上过,接着会上主食和汤品。主食无非是包子、花卷、蒸馍等,丰简不一。先前,蒸馍是必上的。上了蒸馍就会有人拿上一个,竖着掰开,再掏出些中心的部分,将手边的丸子夹入,便成了蒸馍夹肉丸。蒸馍夹肉丸一般不会现场食用,用手绢包裹正合适,打包拿回家,很合孩子们的口味,我小时候就没少吃。

发表评论: 】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笑宇)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