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车村镇交通发达,流动人口多。冉令闻曾著文《嵩南纪行》,提及当时的车村镇:“进入车村盆地,顿觉胸怀开阔,似入平原。雨稍停,步村后小山,鸟瞰盆地,南望伏牛山,在云雾中隐约可见。盆地土地平广,河渠纵横,村落星布,为嵩南农业基地。”
三川发源地,国家级“旅游名镇”
车村镇境内有5A级景区白云山、4A级景区木札岭和3A级景区卧龙谷等,很多市民和游客都曾前往游玩,这里不再详述。
山水相依,车村镇不仅有名山,还有“大川”。伊河(汇入黄河)、汝河(汇入淮河)、白河(汇入汉水,并进入长江)均发源于车村境内,所以说车村地跨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
2007年,嵩县正式启动申报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工作,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开始深入嵩县各旅游景区及独特地质景观区进行考察。
此次考察,为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找到了确切的分水岭,分水岭位于车村镇栗树街村境内的跑马岭,海拔1320米。2009年,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获批后,嵩县人民政府在分水岭处立了一座钢塔,作为三川分流的坐标。
在嵩县跑马岭标志牌上,注明跑马岭不仅是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的分水岭,还是伏牛山、熊耳山、外方山的交接点,也是北亚热带、暖温带气候的临界区。
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车村镇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其原生性、多样性和独特性,成为伏牛山生态旅游规划的核心区。2010年3月,车村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称号。
诸多遗址,构成“厚重车村”
《厚重车村》还详细记录了车村镇的文化遗址,如明代皇家寺院红椿寺遗址、清代四品守备署遗址等。
红椿寺遗址发现于2009年年初,位于车村镇高峰村南部的山涧中,总面积达1.8万平方米。红椿寺始建于唐,重修于明。据史料记载,红椿寺重建工程于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春竣工。当时,神宗皇帝曾命翰林院修撰傅野肖、徐联芳二人组织召开庆典大会,并撰文为红椿寺立碑留念。竣工庆典及千盘胜会选在释迦牟尼诞生之日——农历四月初八举行。傅野肖、徐联芳二人举行特别仪式,将“钦封伏牛山寺院之首”的金匾悬挂在红椿寺东门之上。从此,红椿寺声名大噪。鼎盛时,红椿寺规模宏大,香火旺盛,是一处规格很高的皇家寺院,可惜在明朝末年毁于战火。现存两通《重修红椿寺记》碑等遗物。
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河南巡抚雅尔图批准嵩县守备带步兵52名,移驻车村镇孙店村,设孙店守备署,当地人称为四品守备衙门。孙店守备署位于孙店村中,坐北向南,前临汝河,后靠松坡,今已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