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众版首页 >> 旅游了·秀 >> 美文欣赏 >> 正文
游嵖岈山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06-5-28 来源: 点击次数:

     “巍巍嵖岈山下,滔滔汝河岸边,……”,此乃吾县之歌,歌中所言二所,其一汝河,离去校舍百余米,故得以多次游走其岸,知之也;而嵖岈之仙山,未能睹其芳容也。
  我乡之嵖岈山,并非歌中所曰巍巍,却可称吾乡平原之至高点,故于我乡人眼中,比之五岳,更高大也。然其虽风景秀丽,早年却并未为外人所知,及至当年央视翻拍《西游记》,千里迢迢来山取外景,又携唐僧师徒一游,媒体作势,众人得知,其后始于电视荧屏向世人展示嵖岈之貌。
  据史料载,嵖岈山之名,曾传之于国内外,此段历史,虽不甚光彩,但仍可书之一笔,即:当年“浮夸风”发源之地也。如“空穴来风”之“空穴”也,该地在国内首报“亩产两万斤”之重大新闻,惊世人之耳目,开历史之先河,其后跟风者,盖不及嵖岈之乡民高明矣,然其后果,至于今人,仍可鉴之。此段事迹,见诸于各大权威史料书籍。然历史的厚重,随时光之车轮滚滚而去,如今之嵖岈山,在国人崇尚游历山水之时,承其优美之境,养其一方之民,可富泽万年哉。
  吾虽吾乡之民,年已二十有五,少时因无游历之心不知嵖岈,壮时却流落他乡,归家之时紧矣,仍未见嵖岈之仙。至年国庆之日,恰逢中秋之节,思乡团结之切,遂约好友相伴而归,欲往之嵖岈一探也,当下拾掇行李,乘特快之列车,携似箭之归心,昼夜间已至家中。暂且歇息一天,定于八月十三上山。
  于家中之时刻,非吾流落他乡之时刻,似倍速而流逝,盖与亲人团聚之福,既难得一享,而甚为惜之,遂抛却时光之概念,依此之法,始得以尽享其乐也。又过一日,与哥嫂,并携四岁小侄,又嫂之妹,与友人聚于嵖岈之门下,因之时旅游佳节,故游人如织,车水马龙,往来穿梭,多邻乡人也,本地小贩,眉开眼笑,与顾客攀谈,还价,忙得不亦乐乎,两三小儿,追逐打闹于游客之间,童声悦耳,增节日之气氛,不可缺少儿之声也。哥嫂一队先入门而游,吾及友人徘徊于树荫之下,等此行之赞助商人也,吾等此行所需费用,皆蒙其以尽地主之宜之名而赞助,吾等也不便越俎代庖矣。一路所见摊上所贩之物,皆长见之物,唯有一件,乃吾于千里外姑苏寒山寺购得之物,名曰“小鸡琢米”,惊见于其间,吾感叹许久,思原吾以为罕见之物,今已可见于吾乡之小贩之所,盖世间之信息社会所言不虚,然忆当日吾与之购物之商贩,口音实吾乡音也,与千里之外购得我乡之物,比之在吾乡购得,其意更深矣。
  以上乃吾瞬间之闪念,且按下不提,吾今日来之意,实为一睹嵖岈山之貌也,及初入嵖岈之境,一路所见皆宣传标牌,“国家地质公园”之封号,颇为响亮,想吾五一之游张家界,虽中外闻名,实为吾嵖岈山同等之国家地质公园,若吾乡深入开发,名气当不在其下也。越过一林中幽静之路,转眼即见巍峨之嵖岈山矣,于心中比较,吾乡之山,景色无异于他乡之名山,蔚蓝之背景,仙山耸立于前,望之不知其近,以为其远,悠然迎其进见之客,虚怀纳其八方之音,山上之石历万年之风雨,个性之棱角,已消失不见,皆为圆滑,但亦昂首至上,不为屈也。各为地势而又互依互靠,密而无间,远望之于为一山耳。石之身,未多树,故得显其自然之色,彰日之光辉也。


  吾与友人且购票入门,即见嵖岈大仙石像立于前,其神若大禹,又似愚公,乃今人依传说刻之,盖山名之起源,吾虽身处未远,却未知详情,不能饱看客耳福,实为憾事!进得山门,似觉入密林,山上虽怪石林立,山下乃树木之天下,绿荫怡人,拾阶而上,虽腿酸脚痛,身却凉爽似沐浴,故赏景之兴大增。盖天下之山,无树则不为其名也,无人则不能扬其名也,其景也必不为人所知也,然山之为山,皆石之意,石之意,乃天地之意,非为人所赏而立,非为树所荫而立,生命与非生命之物,相容而洽而如山则,尘世中唯见也!其因最者,因人而已,人为万物之主,所到之处,皆为破坏万物之长而举,破坏之以利己,自私则如斯乎?是时如我等游客者,皆当于山中游玩之时,维护万物之恒,不可无意而为破坏之举,虽无心然害莫大焉!景区之管理者,亦不可为短视之举,国之辟为地质公园,其意虽为游,但游者为景,无景游者弃之快矣,故养美景,添美景,保平衡之道,乃一门深学问,望吾乡之管理者深察之。

发表评论: 】 
(作者: 责任编辑:周燕)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