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
洛阳人爱牡丹,从古到今都如此。早在《隋志·素问篇》中就有“清明次五日,牡丹华”,以记载隋朝洛阳人赏华场面。北宋中期,洛阳人植牡丹、赏牡丹已达到了空前。司马光曾用诗将洛阳繁荣景象加以描写:“洛阳春日取繁荣,红绿丛中下万家,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著名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中有:“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就是对当时人们酷爱牡丹的真实写照。如今,牡丹被定为洛阳市花,大街小巷、机关、学校、公园、厂矿、寺院以及郊县四乡,皆植牡丹,花开时节,登上飞机,从天上俯瞰,全城真可谓花的海洋了。在今天的洛阳,您可以看到牡丹的9个花系,近400余个品种的不同风情,尽情领略洛阳牡丹的天姿国色。
洛阳特产
唐三彩:唐三彩是中国唐代的艺术精华,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唐三彩是指唐代俑器和陶器上的釉色而言。唐时多以红、绿、黄为主,故称“”唐三彩“”。 三彩是通称,并不限于三种颜色。除红、绿、黄外,还有白、黑、兰紫等颜色。唐代这种艺术珍品,大部在洛阳发掘出来,故有“”洛阳唐三彩“”之称。唐三彩的作法是将做好的坯体,装在窑内烧至1100度左右,取出施彩,然后再放进烧窑内烧至900度左右即可。唐三彩釉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铝。呈色剂是各种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唐三彩的造型主要是马、骆驼、人物。
洛绣:洛绣是洛阳传统的工艺品,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绣工精细,针法活波,图案秀丽,色彩雅洁,刺绣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说法,并常用谐音和象征性手法。
洛阳宫灯:洛阳宫灯品种繁多,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常见的有白帽方灯、红纱圆灯、六色龙头灯、走马灯、蝴蝶灯、二龙戏珠灯、罗汉灯等等。尤以红纱灯最为有名。其造型优美,宜书宜画,撑合自如,易于保存。既可用于喜庆饰品,点缀升平;又可作艺术宣传,表彰新风。也可作纪念品,赠送亲朋。清代,洛阳宫灯仍很盛行。洛阳老城人李文林,成为一代名师,所作宫灯,年产万余盏,远销省内外。慈禧太后途经洛阳时,赠她一对,受奖铜牌一枚,李家名声大振,终成富贾。40年来,洛阳宫灯大为发展,名师高徒,人才辈出。产品远销国内外。中南海的怀仁堂也挂起了洛阳宫灯。目前,洛阳宫灯品种数百个,制作技术日臻完美。每逢元宵佳节,宫灯遍及全城,增添了节日的色彩。
一个历经数千年的古城,向人们展示着它无穷的宝藏,期待着又一个千年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