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公山两度入选“中国十大避暑名山”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因为鸡公山历史上作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的传统影响力的自信;意料之外,在中国两岸四地的100座避暑名山之中,在海外40个城市口碑调查,依据地域文化系统的优越性、旅游资源的可塑性等评选标准,鸡公山的排名再升一位,在中国百座避暑名山中排名第三,这应该与当前鸡公山文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所带来的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密切相关。鸡公山文化内涵丰富,各有千秋,极具特色,是一个具有多元化、国际化的文化特征的旅游胜地。近年来,鸡公山风景区从五个方面入手,来挖掘和整理鸡公山的文化资源,从而提高旅游品位,达到吸引人、打动人、留住人的目的。特别是在对国际性文化资源的挖掘上,其影响力直达海外,因此也更加坚定了景区进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决心。
首先是鸡文化,属于民俗文化的范畴,主要体现在吉祥、光明两个方面。在鸡公山,民间有着拜鸡的传统,刘景向《鸡公山竹枝词》中说:“游人探得青峰寺”,青峰寺小如炉灶,即为拜鸡的场所。活佛寺供奉济公活佛,“济公”与“鸡公”谐音,恐非巧合。拜鸡,求得是消灾祈福。鸡能司晨报晓,被看成黎明即起的吉兆祥音。鸡便成了划分阴阳两界、送走黑暗,迎接光明的“阳鸟”、“天鸡”,吉祥的化身!以鸡煞鬼,除秽驱邪,也是鸡在民俗中的重要角色。“鸡为德禽”、“闻鸡起舞”、“一唱雄鸡天下白”的典故诗文更使得鸡文化有着独特的、鲜明的人文色彩。我们将专辟“鸡文化馆”,征集有关鸡文化的器物、书画、音像等,研发有关鸡文化的旅游纪念品。鸡者,吉也;公者,尊也;山者,寿也,所以,来到鸡公山,福禄寿俱全!
第二是建筑文化。2006年,鸡公山近现代建筑群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饱经沧桑的老房子,是鸡公山的文化符号,赖以生存的文化根基。目前,我们正在着手申报万国建筑博览园文化产业项目,除争取省文物局的项目支持外,计划逐步对有代表性和历史价值的老别墅进行维护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