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隆宫烧王船
相传有善行懿德的人在殉难后,由玉皇大帝策封为神,巡狩人间,这样的神祗民间一般称作“王爷”或“千岁爷”。在台湾,王爷的信仰相当普遍,除驱瘟祛炎外,船家、工人亦以其为守护神。东隆宫所主祀的温王爷,就像渔民敬拜妈祖或观世音菩萨一样,温王传说流行于闽浙沿海,成了民间主要信仰的神祗。
东港的王船祭三年一科,为台湾规模最盛大、名气最轰动的庙会活动之一。为了办好迎王送王的盛事,整个东港社区彻底动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其中王船的筹造,更是马虎不得。王船遵古制及神旨而建,完工后的王船美轮美奂,就等着王醮开始了。
王船祭醮期长达8天,约在9月秋高气爽的时节举行。王醮的首日,信众齐赴镇海里海边“请水”迎回王爷,在庙前过火之后正式驻府;其后数日,王爷一面在府视事,一面派令四出巡狩,惩凶驱邪、以靖社稷。醮期的第七天,王船迁船绕境,信众沿街相迎,为王船祭掀起第一波高潮;夜里经过宴王的仪式后,翌日凌晨达到王船祭的最高潮——送王。
王船在信众夹道、锣鼓炮仗喧天中,起驾回到镇海里海边,精美的王船载着满船的献仪,在熊熊火光中随王爷启航离去,而虔诚的信众深信,瘟疫、灾难亦随之远离,取得平安。
恒春三怪
“恒春三怪”指的是槟榔、落山风及思想起。三怪之中,落山风是气候现象,与恒春人生活密不可分;槟榔是恒春的大宗产业,嚼槟榔更是一种普及的生活习惯;思想起是恒春民谣,为何成为一怪,则要追溯到当年四处游唱的素人歌手——陈达。
恒春人吃槟榔,是不分男女老幼的“全民运动”,据说是为了抵御冬季强悍的落山风。一般流行的槟榔,恒春人是吃不惯口的,恒春人吃的是受过落山风洗礼的“番仔青”,恒春人不仅把槟榔当零食吃,把槟榔当成见面礼,还把槟榔当成订婚嫁娶的重要礼品,成为外人眼中的一怪。
落山风是恒春半岛最具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原本高亢的中央山脉在此收尾,不但无法再构成东西的屏障,特殊的地形反而助长了风势。每当东北季风翻山直袭掠下,即形成风势甚悍的落山风,具有轻度台风的规模,有时一刮十几天,镇上飞沙走石、商家掩门闭户,成为特殊景象。恒春半岛的人文、自然景观及农、渔生产均深受影响。
恒春民谣来源复杂,除闽南传统外,还融入了客家、排湾、平埔等民族的元素,充分反应多元纷呈的文化特色。而思想起更是被代代传唱,堪称恒春民谣的代表。思想起原作“思想枝”,其调式及歌词并不固定,或为思乡怀旧之作、或为歌詠情爱之词,全凭演唱者自行发挥。陈达是让思想起声名远播的重要功臣,树立了思想起在本土文化中的传奇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