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风情 >> 正文
过海过火·放天灯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08-6-18 来源:华夏经纬网 点击次数:

 

野柳过海过火

过火仪式在大陆闽南一带行之久远,多半是伴随寺庙的祭典举行。台湾的宗教信仰沿袭自闽南,故各地也时有过火仪式,但论及规模,当属台北县万里乡野柳村所举行的最为盛大隆重。这种水里来又火里去的酬神仪式年年不断。

野柳保安宫在海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过海过火仪式,除了本地人动员投入外,外地人也能参加。过海仪式首先进行,抬轿组先抬着神舆在庙前绕行,道士在一旁诵经祈祷,待抬轿的信徒进入浑浑噩噩的起乩状态时,道士一声令下,轿夫便纷纷抬着神轿跳入海中,游过约100公尺后,抬轿上岸,然后向预定过火的地点跑。

过火之前同样也有一连串的仪式。首先由道士向火祷告,祈求平安顺利,然后以草席在火堆四周挥舞,象徵驱魔;再以盐和米撒入炭火降温。此时,抬轿组开始绕着火堆跑,边跑口中边发出呓语,不久,在道士一个信号下,神轿开始过火,随后一些信徒或身体有恙者也纷纷冲进火堆。

仪式完成后,神轿在信徒的簇拥下,在野柳的大街小巷内巡行驱魔,待神轿回宫,整个活动才告落幕。

 

平溪放天灯

 

“南蜂炮,北天灯”,元宵节对平溪而言是个大日子,这一天,平溪人不仅猜灯谜、提花灯,更重要的是,当地居民将在这一天燃放天灯祈福,为北台湾元宵时节最具民俗色彩的活动,近来年已与台南盐水蜂炮齐名。

天灯为孔明灯之俗称,一说是三国时孔明为通军情所发明,一说是因灯型与孔明的帽型相似而得名。平溪放天灯风俗由来已久,这项传统为保身家性命的举措,至今已演化为延续传统的单纯民俗活动,人们藉此向天祈福、许愿、求平安。

天灯以棉纸糊罩、竹签作箍,整个形状就如一只四角的纸袋,灯罩上写着人们的祈愿。施放时将灯脚下已沾染油料的金纸点燃后,按在地面上,街热气充满即可放手;只见一只只燃着火苗的纸灯冉冉飞升、送入夜幕,彷如点点鬼火,加上地面震天价响的鞭炮助阵及群众呼啸呐喊声,幽冥的虚渺与人间的扰攘,交揉成一片奇异的盛况。

天灯一般为120公分高,不过活动中也会施放一些3公尺以上的大型天灯,并衔接着鞭炮以壮声势;天灯活动最后施放的“天灯王”甚至可达三层楼高,巨大的荧火在点点小天灯簇拥下飞进黑魅苍穹,愈升愈高,乃至隐于天际,一场奇魅的夜戏于此消失落幕,人们的祝祷也通达天听了。

平溪天灯会系由平溪天灯协会主办,现场开放民众认购施放,每年都吸引数万观光人潮蜂拥而至,蔚为盛事。

发表评论: 】 
(作者: 责任编辑:周燕)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