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公务员的工资单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9/29 9:44:42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领工资是上班族最开心的事情,古代的人也是如此。如果问古代哪个朝代的公务员工资最高,那么宋朝公务员的工资当仁不让,可以说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是最为优厚的。清代学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惊呼:“宋制禄之厚。”但官员优厚的待遇越来越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使得宋代无法革除的冗官之弊雪上加霜。冗官冗费致使支出庞大,加大了财政压力,加重了税负,百姓不堪其苦。
宋朝官员工资最高
宋朝政权开放,多数高官都是出身贫寒的读书人,比如吕蒙正、范仲淹,尽管为官廉洁,生活却富足奢华。吕蒙正退休后,在洛阳建有“园亭花木,日与亲旧宴会”;范仲淹捐钱在家乡修建“义庄”,赡养族人。苏轼说自己“为穷之冠”,但事实上他收入颇丰、生活优裕。苏轼在给友人的信中说,他有现金“数百千”,他的儿子刚买了一座庄园,他自己在京师还有一些产业,变卖后凑钱“八百余千”。 北宋从晚唐五代的混乱局面中开辟出来,北宋统治者深知军人掌握权力的危害性,于是努力提高文官的待遇,降低武将的地位和待遇。因而,宋朝文官待遇之高远超前代。著名作家二月河就曾指出,宋代的公务员工资是清代的10倍、汉代的6倍。
中国古代官员的俸禄有多种称法,如月给、月俸、月钱等。俸禄主要有土地、实物、钱币等形式。我国古代的俸禄制最早出现在西周,周公旦辅佐周武王所作《周礼》一书中,提到“禄位以驭其士”。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注释道:“所谓‘禄’,若今月俸也。”战国后“一般都已采用了俸禄制度”,且已普遍推行。商周时期,公卿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采邑,将封地内的经济收入扣除应上缴天子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实际俸禄。因此,商周时主要是以土地作为俸禄的支付形式,封地的大小就是俸禄多寡的标准。而春秋末年至隋唐之际,主要以实物作为官员俸禄的支付形式,其中以粮食作为实物支付的重要种类。唐代以后一直到明清时期,主要以货币发放给朝廷官员作为俸禄支付形式。
宋代官员的俸禄大体可分为“正俸”“加俸”“职田”三大类。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宰相、枢密使一级的高官,每月俸钱三百千 (即三百贯),春、冬服各绫二十匹、绢三十匹、绵百两,禄粟月一百石;地方州县官员,大县(万户以上)县令每月二十千,小县县令每月十二千,禄粟月五至三石。正俸之外,还有各种补贴,如茶、酒、厨料、薪、蒿、炭、盐诸物、喂马的草料及随身差役的衣粮、伙食费等,数量皆相当可观,都由政府埋单。这些福利补贴合起来蔚为壮观,比月薪高多了。
宋真宗时外任官员不得携带家属,而家属的赡养费则由官府财政供应,月供米、面、羊等生活用品。此外,还有“公用钱”即招待费,如节度使兼使相公用钱可高达两万贯,而且上不封顶,“用尽续给,不限年月”。公用钱之外,又有“职田”。诸路职官,各有“职田”,两京、大藩府四十顷,次藩镇三十五顷,直至边远的小县,尚有七顷。且“外官占田,多逾往制”,由佃户租种,官员坐享其成。宋代“公用钱”借贷利息与“职田”的收入,除由部门长官支用外,大部分进了部门“小金库”,隔三差五发放给官吏们,成为官员收入的一部分。官员出差或赴任时,可以凭朝廷发的“给卷”在地方上白吃白住,甚至领用粮食、衣服等。
(作者:刘洋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