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很显然,开封文旅已经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
具体的表现之一是,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数量实现历史性突破,达到1.05亿人次,成为了疫情结束后全国旅游流量复苏和再分配过程中最大的赢家之一。
与此同时,清明上河园、万岁山武侠城全年游客接待量双双突破800万人次,营收分别突破10亿元、5.3亿元。清明上河园还入选了“2024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河南全省唯一),万岁山武侠城则入选了2024年“河南文化企业30强”。
而且,今年以来,开封文旅热辣滚烫的故事依然在延续。“五一”假期,全市接待游客687.72万人次,实现文旅综合收入49.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2%和10.03%。其中,清明上河园、万岁山武侠城分列河南全省A级旅游景区接待量第1位和第3位,旅游收入第2位和第5位。万岁山武侠城更是登顶全国最受欢迎景区榜。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依托过亿的流量基数和相对应的消费红利,为文旅领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直接而关键的助力,不仅盘活了一些闲置的土地和物理空间,而且“生长”出了包括精品民宿、汉 服妆造、潮玩街区、非遗市集等文旅新业态、新场景。
所以,在我们看来,流量破亿已经并正在让开封文旅行业更多体现出市场化自驱动的发展态势,这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其一,面对开封文旅已有的流量基数和已成的蓬勃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社会资本和个人创业者开始主动加入文旅创新创业中来,这不仅让开封文旅业的发展更具活力和个性,从而能够更好的适配甚至是引领新阶段的游客消费和体验需求,比如汉服妆造和精品民宿的快速发展。
其二,流量和品牌的进一步提升,让开封文旅业的发展也变得更加均衡和健康,在空间上逐步摆脱了对老城区的过度依赖,西部新城片区、北部的沿黄片区和南部的朱仙镇片区等辐射,在业态和营收结构上进一步打破了对传统景区的门票经济的过度依赖,并在很大程度上平抑了淡旺季的发展局限。
其三,巨量的流量规模、消费规模和变现潜力,让很多之前算不过账来的城市更新项目和文旅产业投资,开始呈现出更多的投资合理性和落地可行性,包括一些大型的将对开封文旅发展新格局的构建产生深刻影响的项目,得以推进和落实。比如基于御河河道和生态治理的夜游项目、黄河边的开封黄河悬河文化展示馆项目,以及民营企业直接参与投资和运营的北宋东京顺天门遗址博物馆项目等。
“近年来,开封深入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强化创意驱动、科技赋能、开放创新,积极塑造‘一城宋韵 东京梦华’城市IP,大力开展高品质文旅强市建设,以新理念引领全域旅游发展,促进了文旅文创融合、拓展、突破和创新,一次次出新、出彩、出圈,一个个文旅爆款带来流量蓄积留量,其背后都体现出开封文旅产业发展中所取得的成效。”开封市有关负责人表示。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我们看来,无论是从文化遗产保护、游客人次增长、龙头项目牵引来看,还是从片区均衡发展、新兴业态落地、主客共享互促方面来看,开封文旅都已明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文旅产业在推动开封这座古都型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也开始呈现新的更加多元的角色扮演和更加综合的价值发挥,一个属于开封文旅的新价值时代也已经开启。
那么,近年来,在推动其文旅产业真正成为城市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的过程中,开封是如何做的呢?作为这几年国内文旅产业转型发展中最具显著度和存在感之一的城市,开封的做法又将为其他城市提供怎样的启示呢?
【二】
一城宋韵今犹在,满目繁华又东京。在最近举办的河南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期间,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北宋东京城顺天门遗址博物馆的正式亮相。
据介绍,该博物馆从2021年开始历时5年建设完成,总占地约130亩,总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分为遗址区、文物区、文创区、研学区、体验区等五个主要功能区,是展示开封宋代都城文化、城摞城文化最大最集中的窗口单位。
“顺天门遗址博物馆景区所在位置原来是一座城中村,现在华丽变身为一处文化遗产保护展示的考古遗址公园,既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也改善了周边人居环境,同时也拉大并完善了开封城区旅游景点的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博物馆是北宋东京城大遗址保护成果的唯一一处展示窗口,也是开封市第一座考古遗址类博物馆,正式开放后,将按照文旅融合的标准,采用三权分置的新模式进行管理运营。
在我们看来,从投资模式到运营模式,从展陈方式到叙事逻辑,从建筑设计到功能配置,都体现出开封在新发展阶段适应新发展形势,创新性推动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据介绍,和很多古都型城市一样,开封也深知文化遗产是城市的灵魂和文旅发展的根基,并始终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放在首位。
在法规与规划层面,出台了《开封城墙保护条例》等3部地方性法规,编制了《开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20余项规划,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坚实的法律和政策保障。
在实际行动中,实施了城墙维修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工程,积极推进宋都古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涵盖8个方面35项主要任务和19个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中国明清城墙(开封城墙)、北宋都城和帝陵、黄河治理史迹等3个项目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彰显开封文化遗产的世界级价值。
在考古发掘方面亦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比如,“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考古项目入选了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北宋东京城景龙门遗址”考古项目入围了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名单,“北宋东京城顺天门遗址”等考古遗址保护工作也在有序开展。
“州桥遗址考古发现北宋巨幅石雕,顺天门遗址博物馆的正式开放,这些考古成果不仅填补历史研究空白,更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素材和独特资源,让游客能够近距离感受北宋东京城的辉煌历史。”开封市有关负责人表示。
【三】
稍微了解北宋历史和当时的东京汴梁城市格局的人,应该都听说过金明池—金明池是宋代开封的代表性建筑,张择端的《金明池争标图》更是给后人留下了金明池最美的掠影。
现在的金明池及旁边的开元广场是开封市旅游业态提升项目的所在地,也是河南省、开封市深入促进文旅文创融合、推动城市更新的标杆性项目。
据介绍,金明池项目紧扣开封市“十四五”规划定位,致力于“打造宋文化核心体验地”,以城市更新为牵引,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城市功能的深度融合。项目总投资2.3亿元。
就我们的调研感受而言,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最引人瞩目的有三个场景,一是金明池边的开放草坪和亲水平台,二是金明池边的酒吧一条街,三是开元广场的非遗市集。
据介绍,“开封非遗市集”开始于2023年,并从2025年3月22日起,每周六下午5:00—9:00在开元广场常态化举办,汇聚非遗项目100余项,静态展示类包括传统美食项目、传统手工艺项目、传统中医药项目等,也有动态展演类非遗项目在舞台上轮番展演。
“通过该市集不仅让广大市民及游客可以直观地了解非遗、体验非遗,并积极参与有些非遗的传承实践,进而提高了公众对非遗的认识和保护意识,而且,还在客观上为开元广场这一开封传统的商业中心提供了特色的文化符号,实现了文商旅的协同发展。”该项目的有关负责人表示。
而就在距离非遗市集不远的金明池旁边的开放草坪上,我们调研的时候看到,有很多游客和市民在那里玩耍,甚至是露营,状态甚是悠闲和放松。当地人也告诉我们,这已经是常态,如今的金明池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主客共享”的城市公共空间。
当然,金明池并非开封所推出的唯一的主客共享的空间和场景。据介绍,近年来,开封市秉承“城市即公园、公园即城市、市民即游客、游客即市民”的理念,致力于推动构建“处处是景、步步留人、月月有节、时时消费、项项有故事、链链相融合”的文旅文创产业格局,通过打造全城一景的特色文化主题公园,为文旅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动能,为开封吸纳和承载更多的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和个性化的空间载体。
“开封持续实施‘文旅+城建’赋能城市更新,坚持‘城建即文旅,文旅即城建’,以城市更新项目引领了古城文化传承,激发了古城文旅活力,助推了高品质文旅强市建设。”开封市有关负责人表示。
比如,通过实施城市更新专项行动,运用小规模、渐进式、针灸式、织补式的方法,一体化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继更新改造了双龙巷、宋都御街、书店街等一批历史文化街区,打造 提升了顺河坊、复兴坊、龙亭湖周边和河大明伦历史风貌区;通过城市更新项目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留住原住民、留下烟火气,传承历史文脉,逐步实现了宋都古城全域更新、全域一景。
“从斑驳老墙上的彩绘艺术到街巷深处的口袋公园,从危旧房屋修缮到海绵城市生态试验,这座承载着厚重文明的城市摒弃了‘大拆大建’的粗放模式,以‘微改造’的绣花功夫,保留原有肌理、注入全新活力,让市井烟火与宋韵风华交织成新的城市图景。”开封市有关负责人表示。
而在我们看来,开封的实践可谓是文旅融合与城市更新协同推进、互相奔赴、相互赋能的典型样本,而这,也应该是一个古都型城市在推动其城市更新和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应该有的样子和必然的策略选择,只有如此,才能最大化释放古都型城市作为文旅目的地的最大魅力,才能在严格和有效保护相关文化遗产的同时,不断提升城市的文旅承载力。
【四】
除了北宋东京顺天门遗址博物馆,在最近举办的河南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期间,开封正式对外推出的另一个重要项目是开封黄河悬河文化展示馆。
据介绍,该馆的建设旨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通过揭示“悬河”和“城摞城”的关系,展示八朝古都开封“依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衰”的城河历史文脉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的巨大成就。
就我们的参观体验而言,除了该馆的建筑设计让人颇感惊艳外(由中国工程院崔恺院士带队设计,汲取提炼古代建筑的精髓设计理念,飞扬的屋檐充分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神韵,硬朗的屋脊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脊梁,利用黄河转弯之势形成了自然回旋的空间变化,大屋顶上自然形成的观景平台可以登高望远古都开封和悬河奇观),另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该展示馆通过立体化展陈体系,与传统博物馆或展馆的展陈方式形成差异化特色——该体系融合科技手段,以历史脉络为轴线,通过数字化、场景化等创新展陈形式,立体呈现人水和谐的现代治河智慧,全方位构建起古今交融、科技赋能的沉浸式治河文化体验空间。
事实上,在我们对近几年开封文旅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后,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其对数字文旅发展的重视和布局。
据介绍,近年来,开封聚焦宋文化IP,大力发展文旅新业态、新场景,具体的表现之一就是,坚持“内容为王、场景至上、运营导向”,以“文创 + 科创”为支撑,持续推进“场景革命”,打造了《飞越清明上河图》《微梦大梁门》《爱雅宋》《大宋秘案》等沉浸式智慧旅游新空间,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让游客仿佛穿越千年,沉浸式体验大宋文化魅力。
其中,《飞越清明上河图》上榜了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名单,《微梦大梁门》等共6个项目被纳入了河南全省“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百大标识项目库。
数字技术文旅化,文旅体验数字化。在我们看来,开封在数字文旅方面的谋划和布局,既有其作为古都型城市需要在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旅体验创新之间寻求平衡的迫切需要,也是其面对数字文旅发展趋势的一种顺势而为和积极回应。
从全国文旅行业的发展来看,疫情三年,不仅实现了对数字文旅消费市场的教育和培育,而且,还沉淀了较多的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让数字文旅产品和服务成为了区域文旅发展和景区景点转型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抓手之一,也已经是新一轮城市文旅转型发展和竞争出圈的最重要的赛道和抓手之一。
从产业规模来看,虽然受限于统计方法和监测手段的分歧和出入,无法对当前我国数字文旅市场规模做出更加精准和具有普遍共识的统计发布,但对于我国存量数字文旅市场已经破万亿的基本研判,还是有普遍共识的。而且,毫无疑问的是,无论是数字文旅消费市场,还是供给端的技术研发、资金投入和项目布局,都正处在快速的增长周期。
从中长期来看,文旅数字化和数字技术文旅化依然是数字经济和文旅行业发展最重要的方向之一,也是最具想象空间的方向之一。在新一轮的文旅投资增长中,数字文旅业依然是最具潜力的投资方向之一。数字文旅依然是文旅企业和地方政府文旅产品和服务布局的主方向,文旅场景也会继续成为很多新的技术应用的主要场景之一,数字文旅板块也是地方政府所努力打造的当地上市文旅企业的必不可少的业务板块,也将是所有上市文旅企业的基本盘构成。
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渗透,数字文旅产品迭代会更快,服务质量会更高,产业规模会更大,项目落地会更普遍。在此背景下,数字文旅之于包括开封在内的很多城市和区域的文旅发展和转型而言,都可谓是在关键时期的必然选择和关键之举。
当然,除了大力推进数字文旅以外,围绕夜间经济、演艺市场、美食体验、住宿提质、市场监管、高效能治理等,开封也做了很多努力和探索。
比如,在旅游市场监管上,开封首创了“1+3+N+1”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以维护良好文旅市场秩序。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放心消费险”,启动了文旅消费投诉快速处置机制,让来汴游客真正实现“放心消费”。还通过整合梳理交通、气象、公安、城管等部门涉及的文旅信息,为游客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让游客在开封游得放心、舒心、开心。
总之,在我们看来,开封在文旅产业发展的道路上,正是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全域旅游构建、项目建设与新业态培育、服务品质提升等多方面的努力,才实现了整体性提升、系统性变革和品质化发展,才使其翻过了进入“市场化自驱动发展阶段”之前最难过的一道坎。而这,也将是新发展阶段所有文旅城市和城市文旅转型发展中的必然选择。
“未来,开封将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旅游发展大会部署,全面建设高品质文旅强市,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继续砥砺前行,不断创新发展,让‘一城宋韵·东京梦华’的城市IP更加响亮。”开封市有关负责人表示。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