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陕州区:地坑院里游人醉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1/21 来源:人民网 点击次数:

“走一岭,又一洼,那洼里住了一个好人家.....”
未到地坑院,先闻锣鼓书。
一阵开场锣,游客便从四面八方涌来,原本不大的18号院瞬间被围得严严实实。“非遗”传承人秦仙绸说一段,唱一段,一阵锣鼓。八九个人一个班,鼓乐齐鸣,震人心弦。
陕州土塬变美了,变精致了。地坑院更秀了,人流如潮,热闹非凡。
“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这一真实写照,似乎已经过时。
地坑院活了。22座原生态院落被人为相互连通,每个院子都形成一个主题。沉睡千年的地坑院如一位美丽新娘,撩开了她迷人的面纱。
地坑院火了。仅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就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22.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9.5万元。
如今,地坑院成了三门峡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名片。
千年“深闺”几多迷?
头一次走进地坑院,一定有意想不到的美!抬头仰看,一方天地,却觉得离天尤近,蓝天框了一个院子。从空中鸟瞰,地坑院犹如雕刻在大地上的一个个“回”字,时刻在等待着、召唤着每一颗远走的心。
地坑院起源于人类早期穴居,据专家考证,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陕塬先民平地掘坑,依穴而居,薪火相传。深藏大地之中的地坑院民居,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她被誉为“地下的四合院”、“世界生土建筑的绝妙之笔”、“人类穴居文明的活化石”,已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五大神秘古村落之一。
20世纪前期,德国人鲁道夫斯基在《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中,最早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的地坑院。从那时起,陕州地坑院便以“神奇、神秘”享誉中外。
作为中国六大传统建筑之首的生土建筑,地坑院是人类从原始社会迈向文明社会的有力佐证之一,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三门峡,至今仍有100多个地下村落、近万座天井院,现存还有人居住的最早的院子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庭院深深深几许,建造这样一处四壁高耸,窑洞深深的地坑院,可没那么简单。
村里的老人说,要先在平地开挖一个10多米见方、6米多深的天井,从一边挖个1米多宽的坡道作为入户通道。然后在天井的四壁开窑洞,卧室、厨房、仓库,甚至连牲口棚都一应俱全,一个隐藏在地下的院落就这样建成了。
陕州地处黄土高原东端,地下水位低,土质结构紧密,具有抗压、抗震、抗碱作用。地坑院也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人称“天然空调,恒温住宅”。
地坑院的建造也十分讲究,要看风水。当地老话说:“背靠金山面朝南,祖祖辈辈吃不完。”老百姓依“风水流脉”,来确定院子主方向的朝向。一般围绕阴阳的八个方位,选取正东、正南、正北和正西来建造。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们相继进城寻求好生活,当地很多居民陆续搬离。有的院子被填平,有的久无人居而坍塌......地坑院慢慢被掩没在荒草枯枝间,只有一些老人坚守着居住了几代人的古老院落。
直到近年来,三门峡探索绿色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地坑院才像尘封的窖酒醇香四溢。
(作者:网络来源 责任编辑:zsk)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