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泥狗猴系中比较典型的为“人面猴”,看上去很正面,很严肃或说很威严、庄重,绝无一般猴性的顽皮、轻佻,它头戴冠冕、胸前刻绘着超大的女性生殖纹饰,那是一种近乎夸张的意象,一副生殖纹饰几乎覆盖了人的前胸,如果不是对淮阳历史、对伏羲文化有所了解,你看到这样的纹饰可能不太懂其中的含义和它凝聚的远古生殖崇拜情结。
“抱脚猴”、“抱子猴”、“骑虎猴”等作品,也无不与远古形象、与生殖崇拜相关。
泥泥狗中的双头兽有“两头狗”、“两头马”、“双头鸟”、“猫拉猴”、“猫驮猴”、“兽相驮”等,此类都是生殖图腾崇拜艺术的再现。一物两头,或上下,或左右。在《山海经》中称为“并封”、“屏逢”、“跺踢”等,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说:“所谓‘两头’者,无论是左右两头,或前后两头,不用讲,都是两蛇交尾状态的误解和曲解……‘并封’、‘屏逢’、‘平逢’等名的本字当为‘并逢’,犹如男女私合曰‘姘’。”汉画像石中所表现的伏羲、女娲人面蛇身交尾像亦属此类。
“四不像”是指兽身有首却无面目的泥泥狗,确切地说,就是一个头部刻有“十”字符号的泥团。据民间艺人讲:“说它是四不像,既不像这,也不像那,可它又啥都像,让人稀罕的是谁也说不清楚到底是啥东西。”既然说不清楚,有艺人干脆给它起名为“混沌”。
泥泥狗老艺人说:“这些都是人祖爷(伏羲)和人祖姑娘(女娲)造的人和狗,有模子,代代相传,谁也不敢改变,改了就不是人祖爷的人和狗了。”
“崇神思想构筑起的禁忌屏障足以使人们不敢轻易超越,再加上这里的民间艺人没有受过教育,身处贫乏封闭的生活圈子里,心里深层仍沉淀着远古时的原始经验和幻想。因此泥泥狗的造型、纹饰和色彩都保留了祖辈传承的原始状貌。”董素芝说。
泥泥狗表达了一种生命的意象
我们来自哪里?我们是谁?这历来都是一个让人反复追问的话题。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淮阳,走进太昊陵,走进庙会,走进泥泥狗的世界,也许你会有所感悟。
有人说,淮阳就是中国的牝门,因为这里凝聚了中华民族原初的意象和符号;这里有太多人猿揖别的特征,这里有太多生命的追忆和崇奉,它是能够引你无尽遐想的地方、让你感受到强大生命张力的地方。
道理其实很简单,生命是一切的基础,舍此,面对冰凉的、空空如也的星球,你也就没了谈资。无论是人祖双面还是龙蛇交尾,泥泥狗要表达的就是一种生命的意象。而其背后,是人们对人祖的缅怀和敬仰,这是一种深达骨髓的民族记忆。
实际上,抟土造人,不是中国的专利,《圣经》里也有抟土造人的记载:上帝耶和华不但创造了天和地,又依照自己的形象,用泥土造出了男人亚当。然后,又趁亚当熟睡之际,在其身上取下一根肋骨,造出了女人夏娃。后来,亚当夏娃经不住蛇的诱惑,偷吃了伊甸园中的禁果,顿时心明眼亮,知善恶,辨真假,俩人赤身裸体,渐生羞耻之心。上帝察觉后,对他们进行了惩罚,让男人在田间耕作,让女人生育时痛苦万分。
这就是自然的发展规律,在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的远古,生命其实就是生产力,生命至高无上,所以就有了生殖崇拜。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序言中也说:“根据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生殖崇拜是一种遍及世界各原始氏族的现象。黑格尔认为重视生殖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特征,他说:“东方所强调和崇敬的往往是自然界的普遍的生命力,不是思想意识的精神性和威力而是普遍的生命力……更具体地说,对自然界普遍的生殖力的看法是用雌雄生殖器的形状来表现和崇拜的。”
缘于此,在中国古代,对祖先神的崇拜又常常是以男女生殖崇拜为标志的。古人把男女生殖器和男女祖先基本看做一回事,或者说,对男女祖先的崇拜,实际上来源于对男女生殖器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