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玩转河南 >> 正文
洛阳龙门散记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08-2-11 来源:51766旅游社区|游人游记 点击次数:

    “龙门”与隋炀帝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与山西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齐名于世。

     看香山与龙门山东西对峙,伊水于山间北流,远望犹如一天然门阙,故史称“伊阙”。汉时已有“龙门”之称,广泛流传则始于隋。隋炀帝即位后,总觉坐镇长安不易控制全国,念洛阳为“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和”,可“控以三河,固以四塞”,且水陆相通,便起迁都之意。于是,率千乘万骑,浩浩荡荡,出发长安,亲临洛阳,登邙山以察地形。当南望伊阙,一喜:“此非龙门耶?自古何不建都于此?”身旁大臣唯恐奉承不及:“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 



      想隋炀帝一定洋洋得意,大臣这一掌拍的是时候,也是火候。既然金口一开,“伊阙”从此便正式改作“龙门”。一言九鼎,吐唾沫是钉,谁让人家是皇帝呢?百姓说得再好,也是耳旁风!

卢舍那与临时抱佛脚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太和年间,至宋代,前后历经四百余年。伊水两岸长达一公里的崖壁上,共有窟龛二千余个,佛像十万余尊,碑文题记三千余品,佛塔四十余座。最大佛像高达十七点一四米,最小仅有二厘米。因来去匆匆,最小的我没有仔细寻找,最大的却一眼就看到了,在奉先寺。 

共5页  1 2 3 4 5
发表评论: 】 
(作者:厉无咎 责任编辑:周燕)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