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故事 >> 正文
《周礼》:影响深远的周公之典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5/12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郑玄注《周礼》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

  大司寇之职,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一曰,刑新国用轻典;二曰,刑平国用中典;三曰,刑乱国用重典。

  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同“馐”)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

  ——《周礼》

  周公营洛,制礼作乐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如果你熟读《三字经》,大概会记住这句话。

  而周公和《周礼》,又和洛阳有极为密切的联系。自从3000多年前营建洛邑,并在这里制礼作乐,周公和洛阳的名字,就常常被写在一起。

  他姓姬名旦,是西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武王的同母异父弟弟,早在周灭殷商的战争中,就“常左翼武王,用事居多”。不过,他真正在历史舞台上成为主角,是在灭商之后。

  当时灭商不久,大局未稳,武王就病死了。继位的成王年纪尚幼,便由叔父周公摄政。可是,有人不干了,到处散布流言,说周公有篡夺王位的野心,并勾结殷人发动了叛乱。周公顶住压力,用三年的时间平息了叛乱。之后,他建议成王把国都迁到洛邑(即今洛阳),以加强对全国局势的控制。

  在此之前,周公已到洛邑进行过实地考察。他营建的新都洛邑南临洛水,北系邙山,东西长而南北短,外郭城内有二城:瀍河以西称王城,为周天子所居;瀍河以东称下都,为殷顽民所居。在二城之间的瀍河两岸,是成周八师的军营。成周八师西卫王城,东监下都,肩负着特殊使命。

  为保证周王朝的长治久安,在营建洛邑的同时,周公还制礼作乐,严格规定了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等礼仪秩序。成王六年,洛邑建成。周公在这里举行了盛大庆典,正式册封天下诸侯,并颁布了各项典章制度。

  等这一切做完,成王也长大了。在摄政的第七年,周公决定彻底还政成王。当年的流言不攻自破,他的德才兼备,他的忠诚勤勉,都被世人看在眼中。正如曹操在《短歌行》所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还政成王之后数年,周公病重。去世之前,他要求把自己葬在洛邑,以示臣服于成王,至死不离开成王。然而,成王还是将他葬在了文王墓地(在今陕西)里,表示自己“不敢以周公为臣”。

发表评论: 】 
(作者: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