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故事 >> 正文
北宋宦官王继恩:“斧声烛影”中的神秘人物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2/2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密谋拥立新君 幕后推波助澜
    宋太宗有9个儿子,长子元佐、次子元僖、三子即真宗赵恒。元佐心地比较善良,当太宗整治秦王廷美时,他曾站出来申救,廷美被迫害致死后,元佐得了精神病,喜怒无常,曾放火烧宫,被废为庶人。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太宗封元僖为开封府尹兼侍中,拟作为接班人,不料元僖于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十一月突然死亡,年仅27岁,太宗伤心地哭了一昼夜。不久,有人告发元僖为宠妾张氏所惑,张氏恃宠捶死仆妾,埋葬父母超过限定的规格,也有说元僖是误吃食物而得病的。太宗派王继恩查问,张氏吓得自缢身亡。太宗更觉得问题严重,下令掘烧了张氏父母的坟墓,给元僖降等治丧,又将辅佐官员吕端降了职。
元僖死了,嗣位人最可能落到太宗第三子头上。对此,王继恩似乎没有多加考虑,他的座上客潘阆却另有想法。潘阆是著名诗人,钱塘(今杭州)人,在京师以卖药为生。王继恩待潘阆甚厚,潘阆几乎无日不去。有一次一走半年方回,王继恩问他上哪儿去了。潘阆说:“游山玩水,访寻亲旧,也想为您考虑长久之计。”王继恩问:“有什么好计?”潘阆说:“皇上宠信您,朝臣颇不满,一旦晏驾,您还能依然富贵吗?”王继恩说:“我也担心,先生有何高见?”潘阆说:“可给皇上建议册立太子,将来新天子知道是您的意见,还用愁富贵不保吗?”王继恩说:“我想立元侃(即真宗)如何?”潘阆说:“他自认为他理应为太子,岂能感谢您!拥立不该立的人,最好!”于是王继恩多次向太宗进言,然而太宗不听。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四月,太宗根据王继恩的推荐,赐潘阆为进士,而同时,又任命与王继恩有旧怨的吕端为宰相。同年八月,立元侃为太子,改名恒。至道二年(公元996年),王继恩从四川还朝,此时潘阆已经以狂妄的罪名遭到贬黜,王继恩明显感觉到太宗对他的信任不如以前,便与参知政事李昌龄等交结,商量对策。
    一朝阴谋败露 终身受到严惩
    至道三年(公元997年)二月,太宗患病,三月初,转危,王继恩与李昌龄、胡旦密谋拥戴楚王元佐,此事还征得了皇后李氏的同意。宰相吕端至禁中看望太宗,发现太子不在旁边,怕变生不测,急忙在笏上写“大渐”二字,派亲信催太子赶快前来驾前侍候。二十九日,太宗死于万岁殿。王继恩立即告知李后,召吕端至中书商议册立新君大事,吕端已经知道王继恩的预谋,装作一无所知的样子,让王继恩去书阁中取太宗的墨诏,等王继恩一入书阁,吕端随即把门反锁住。回到宫中,李后说:“立长子继任,是顺理成章的,你看怎么办?”吕端说:“当年先帝册立太子,就是为了今天,岂能再有异议?”李后考虑元侃与元佐都是自己亲生之子,也就默认了。于是赵恒坐上了皇帝的宝座。赵恒即位之时,吕端站在殿下不拜,要求卷帘升殿,自己上前细看,果然是赵恒,才走下台阶,率群臣跪拜,高呼万岁。四月一日,真宗命王继恩为按行使,负责太宗安葬事宜。十日,任命李至、李沆为参知政事。二十七日,将胡旦贬为安远节度行军司马。五月十一日,李昌龄被贬为忠武节度行军司马,王继恩被贬为右监门卫将军、均州(今湖北均县西北)安置(相当于管制),胡旦削籍,流放浔州(今广西桂平),罪名是“继恩潜怀凶匿,与昌龄等交通请托,漏泄宫禁语言”。随即抄了王继恩的家。
    王继恩受到严惩,朝野震动,许多与王继恩来往的人惶惶不安,真宗又下诏:“中外臣僚曾与继恩交识及通书尺者,一切不问。”这才安定了人心。两年后,王继恩死在贬所,大约活了60岁。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真宗感到以前的处理过严,特意下诏追复官爵,赐给王继恩家白金千两。

发表评论: 】 
(作者:书友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