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和颜悦色地请了安后,来到周世宗遗像前叩拜,声泪俱下:“先帝,非我不忠不义,实是部下威逼。我如果不依,他们就要大动干戈,你妻儿的性命都将不保。实在是迫不得已,我真对不起你的在天之灵啊……”
小符太后见他并无恶意,大着胆子上前道:“先帝临终时曾托孤于将军,你一定要为我母子做主啊!”
赵匡胤拭干眼泪,假惺惺地道:“有我在,看谁敢动你母子一根毫毛!皇嫂放心,我自有安排。”
他前脚走,赵普、赵光义和一群将士后脚进,吓得小符太后和小皇帝紧紧抱在一起,赵普上前深施一礼:“太后深居后宫,不知天下大势,臣愿剖析。先帝去世,主少国疑,如今列国纷争,遍地烽火。我朝外有强敌,内有饥荒,内外交困,人心不稳。不知太后有何治国安邦的良策?”
“皇帝年幼,少不更事。我一女流胸无点墨,国家大事全靠你们做主……”
“赵点检文韬武略,力撑全局,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解万民于倒悬,如今受全军上下拥戴为天子,实在是上顺天意,下顺民心,请太后明察。”
“这……”
“皇帝轮流做,今天到我家。”赵光义向诸将做个手势,板着脸道,“自古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何去何从,快说!”
诸将一齐拔出宝剑,厉声喝道:“别占着茅池不拉屎,趁早让贤!”
“这是做什么?!”赵普做好做歹劝退诸将,亲热地拉着小皇帝的手说,“你把这宝座让给赵点检坐好吗?你搬到天清寺住,可以读书,玩耍,放风筝,捉蟋蟀……”
柴宗川到底是个孩子,拍着小手连声道:“好,好,我天天坐在这龙椅上难受死了,让谁坐都行……”
有人唱红脸,有人唱黑脸,这娘俩还有什么路可走?小符太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道:“只要能保住先帝一脉,我母子情愿禅让帝位。”
第二天,龙亭上旌旗招展,鼓乐齐鸣,大殿里正隆重举行禅让大典。大家都明白,“禅让”是假,逼宫是真,不过武戏文唱罢了。赵普宣读了禅让文告,诏示天下,柴宗训在小符太后搀扶下交出了传国玉玺。赵匡胤假意辞谢几句,就登上皇帝宝座了,小符太后强压悲痛,按住柴宗训一起跪倒,行礼如仪,三呼万岁。赵匡胤颁布发的第一道圣旨就是优待帝母子,赐柴氏铁券文书,保证柴宗训及其子孙永享富贵,即使犯罪也不得加刑。这一招深得人心,宋朝很快巩固了政权。
赵匡胤没有食言,柴宗训母子搬到南郊天清寺后,受到优厚的待遇。田园风光,母教子读,自得其乐。他俩觉得过去国事困扰,穷于应付,就好像坐在火肇受煎熬,还没有现在当一个平民百姓舒坦哩。可惜好景不长,宋太祖驾崩,御弟赵光义继位。此公心狠手毒,对被废黜的太后和皇帝很不放心,略施小计,便让母子俩“寿终正寝”。这是后话。
今天,龙亭大殿里陈列着一组彩塑蜡像,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当年赵基胤登基、大宴群臣的欢乐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