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峰关,原名青峰关,因建在青峰巍(老爷顶)之下而得名,相传始于明朝永乐(1408)年间,为成祖永乐皇帝派李天官(延津县人)始修而成。建筑风格为城堡防御式:有全石八卦避身巷一处,有烽火台一处和射箭孔九处,建筑目的是为抵御外来骚扰道教圣地的邪教之徒。
传说青峰关处曾经有过一块十分精美的石碑,上有皇帝御笔的“青峰关”三个大字。据老君庵村赵玉森老人讲,老君堂庙也曾经有过一块石碑记载着青峰关的始建,但在民国后期被人毁坏。
到了民国二十五年,临祺县南洼人徐东吉见青峰关损坏严重,便组织本地善男信女捐资复修,并命儿子重书关名,长子徐营皆本喜欢潺潺流水,又考虑到青峰关乃祖师修道成仙的清净圣地,特将青字加以水旁。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来到清峰关脚下,妄图从此入侵山西境内。不料,在共产党八路军的领导下,当地民兵凭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清峰关天险,将猖狂一时的日本侵略军打得尸滚血流。但可恨的是,日本鬼子在回龙村凶狠地炮击了清峰关。将其炸得千疮百孔、万般凄凉。
2001年,回龙村党支部书记张荣锁组织村民对清峰关进行了重修,古老的华夏文明又得到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