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我们一遍遍吟诵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凄美的宋词在还是少年的我们心中,镌刻下浪漫的宋朝印象;一幅《清明上河图》安静地“躺”在历史课本里,画的尺寸大幅缩小,却一次次激发出我们对宋朝繁华无限大的想象;中国历史名人众多,但唯独包公成了公平正义的化身,他的塑像至今面目严肃、正襟危坐在开封府里受人瞻仰;书法老师讲到,宋代书法家喜欢将个人的学识、气质融入书法中,有“宋人尚意”之说,于是更加好奇那孕育了如此宋人的宋朝了……
背起行囊,终于来到学生时代的梦中之城——开封。有书里见过的熟悉,也有初次相识的惊喜。虽已不再年少,但这却是少年眼里的“最开封”。
功课一:了解包拯文化
开封府初建于五代后梁时,也称南衙,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历代官府中,北宋开封府的规模最为宏大,作为当年宋都汴梁的首府,地位显赫,有“天下首府”之称。

在包公断案的大堂,“正大光明”牌匾下就是大家熟知的“龙头”、“虎头”、“狗头”三口铜铡,令人望而生畏。在豫剧《铡美案》中,就有“我不能为民报仇怨,算得什么包青天!叫王朝和马汉,铡口以内填犯官!”的著名唱段。

北宋时期,东京街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包公到任后,得知这一情况,毅然决定打开开封府后门,让告状者直入大堂,自己面北坐堂审案。因此,历史上就有了“包公倒坐南衙”之说。

现在的“开封府”是后来重建的,位于开封包公东湖北岸,与位于包公西湖的包公祠遥相呼应,在碧波荡漾的三池湖水映衬下,形成了东府西祠、楼阁碧水的秀美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