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不久前,贵州省德江县委办和县政府办联合发文,要求全县干部职工到“扶阳古城”旅游,而且前往参观旅游须达到一定人次,每人150元费用,均由各单位买单。(《广州日报》10月21日)
这种“摊派旅游”符合市场规律吗?行政干预旅游市场,将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新兴景点应怎样从众多景区中脱颖而出?
锐评
“摊派旅游”该补啥课?
□张传发(安徽巢湖)
以红头文件“摊派旅游”,起码证明德江县有关部门在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课时“缺席”了。
扶阳古城的旅游推介,由县委下文件明令党政机关组织公务员公款旅游凑人气,这是一起典型的计划经济的“刻舟求剑”。
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资源的配置是一种经济规律使然。机关公务员,本没有资格动用纳税人的钱去游山玩水的,他们只能在业余之际作为消费者自己掏腰包,去哪儿玩而不去哪儿玩,全是人家的自由。一项旅游产品的推介,本该是由企业主导的一种市场行为;具体说来,对扶阳古城的推介,怎么去做广告,怎样去招揽游客,那是旅游企业的事。
当然,作为地方政府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并非“无为”而应“有为”。这期间,地方政府应给旅游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就硬环境而言,在围绕旅游业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方面,地方政府可作些适当规划与建设;就软环境而言,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为旅游业做好“保驾护航”的服务工作,这期间,最忌讳的是一提“服务”便“乱收费”,一提“服务”便“吃、拿、卡、要”。
行政“策划”丢了市场
□郑锋(湖北麻城)
一个景区没有游客,就下发红头文件硬性要求本地干部去凑数。这种保姆式的旅游开发理念正是官员“拍脑壳决策”的结果,更是“官大好吟诗”的权力试验。如此开发,显然不具有操作性和生命力。可以说,德江县这个旅游策划、发展决策犯了低级错误,构成了一出荒诞的闹剧。
发展旅游经济,起步阶段尤其离不开政府主导。但政府主导不等于政府是主体,市场才是主体。德江县显然是把旅游开发当成了需要部门、干部对口援助的扶贫工作。由此可见当地发展旅游经济的盲目与浮躁。
发展旅游经济首要的是吸引和培养市场主体。如果不依靠市场主体的参与,却依赖政府投资或部门捐赠,旅游经济永远长不大,也不可能可持续发展。
旅游经济是眼球经济,吸引和培养市场主体就要做好宣传推介文章。景点未开发,推介要先行。要下大力气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招商引资开发旅游项目。同时,要做好规划创意,组织旅游专家因地制宜地策划旅游项目,规划景区布局,打造独具特色、别具创意的旅游吸引物。
发展旅游是一门大学问,旅游策划更是一门艺术。旅游开发如何杜绝简单的蛮干,实现事半功倍,这是个重要课题。
如此“主导”实是“助倒”
□张永琪(安徽巢湖)
依照德江县相关负责人的说法,德江县下发“红头文件”,组织干部职工旅游“扶阳古城”,这是在“扶阳古城”开发还不到位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行政主导下的特殊开发模式。但德江这样的开发模式,是以强迫来开道的,不符合行政规则。
其一,公务人员在工作日丢开公务出游,单位上演“空城计”,影响工作谁承担责任?工作人员“倾巢出游”,不仅苦了上门办事的人,甚至还会误了别人的大事。
其二,单位组团旅游,每人费用为150元,这个钱谁出?按照德江县的规定,旅游费用由各单位用福利待遇等方式支出。这么看来,是在动员动用公费旅游,这明显违背了相关政策规定。强迫机关单位动用公款拉动“扶阳古城”遗址游,这是将一个“瓢”里的水倒进另一个“瓢”里,有“平调”之嫌。
其三,地方开发“古城”遗址,想把它作为旅游景点,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让其自身文化价值产生吸引力,若动用行政手段强迫属下组团旅游,虽然能够一时收到“热闹”效果,但对提升景点自身的文化价值无济于事。反之,还会影响“古城”遗址的声誉,使其他游客也产生厌恶情绪。
强迫全县各级各部门组织干部职工游览“扶阳古城”遗址,是执政者的黔驴技穷,也是一种行政乱作为。开发旅游景点,本有许多可以采用的好方法。比如,渐进式、低价位、分时差计价等,都具有吸引力,也有利于市场的培养,这些都需要遵循经济规律,顺其自然。而“瓜”未成熟,强行“采摘”,“瓜”怎么会甜?这样的“行政主导”,只会“行政助倒”,有时甚至还会把问题推到相反的方向。
其四,干部职工看不看旅游景点,必须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德江用这种“行政主导”强行“培育”旅游市场,已经侵犯了被迫旅游者的利益。
从左兜放入右兜
□娄义华(湖南长沙)
发展旅游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无可厚非,但不可盲目上马。德江县的“特殊开发模式”对正常的行政工作无疑造成了不利影响,给老百姓办事带来种种不便,这是一种渎职行为。
强令全县干部职工动用公共资金旅游,除了可以给景点带来一定收入外,并不会直接增加旅游收入。但GDP的比例可能就是重复折算,秋后算账可以获得增长。从各个单位收集起来的“旅游收入”,只是集中到了县旅游局的账上,好比左口袋放入右口袋。并无增加“旅游收入”可言,虽未造成公共资金流失,但职权的行使值得商榷。
从旅游发展规律来看,德江县拔苗助长的“特殊开发模式”并不能“一把火”把水烧开,产生不了游客络绎不绝的美好局面。
行政“小灶”能吃多久?
□万阕歌(江苏沭阳)
近些年,类似“定点旅游”的新闻之所以层出不穷,根源在于某些党政领导的观念仍未跳出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总以为动用手中的权力,可以解决任何问题。其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可能包办一切,政府和市场的定位及角色分工必须明确。否则,权和钱搅到一起,不是滋生腐败,便是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由此滋生的负面效应更不可小视。
拿德江县的“摊派旅游”来说,至少存在这样两个弊端:其一,动用公款集体旅游,轻则是违反政府财务制度,重则是集体腐败。其二,上班时间,政府机关“倾巢旅游”,群众办事找不着人,严重影响政府形象。因此,发展旅游经济,最终还得靠市场本身,绝不能依靠行政干预,甚至进行任务摊派。
话说回来,就算社会各界对“摊派旅游”不持质疑和批评态度,行政干预下的旅游市场也旺盛不了多久,终究要回到经济杠杆调节的轨道上来。一个景区的繁荣,离不了当地游客的参与,但从长远来说,还得依靠外地游客。对本地各单位干部职工乃至普通老百姓实行“摊派旅游”,短时间确实能使景点天天爆满,但这阵风过后呢?而且,作为当地一个大的旅游开发项目,如果不加强项目的内涵发掘及经营,并在更大范围内做好品牌推广,仅靠地方政府给吃“小灶”,形成财政依赖症,其前景可想而知。
景区有病谁来吃药?
□卞广春(江苏江都)
开发“扶阳古城”耗资巨大,收回投入的预期远离现实,而当初对相关投入者的承诺亟待兑现,于是政府 “红头文件”应运而生,却难以从民众的口袋里掏出钱来,只能对单位集体施压。如此看来,“扶阳古城”的旅游开发,初期是头脑发热的经济开发,后期则是自由任性的权力滥用。
政府主张的经济开发,属于权力开发经济的范畴,但政府官员从“扶阳古城”开发中争得了政绩,却要求各单位买单,正所谓景区有病,却强行拉来“游客”吃药。
发“红头文件”要求干部职工“倾巢旅游”,德江官员美其名曰“积累开发经验”。如果这样的“经验”值得效仿或推广,单位集体今天为这个景点买单,明天为那个景点造势,单位集体好像就是政府的口袋,政府仅仅是从左口袋把钱掏到右口袋,那也太低估民众的智慧了。
岂容“文件”横行市场?
□刘永涛(湖南长沙)
就在今年8月份,某地下发红头文件,要求辖区各单位干部、职工每人购买50公斤番茄。更早的时候,某市还曾发出“喝酒文件”,要求干部职工必须喝一定数量的某品牌酒。
从“旅游文件”到“喝酒文件”,其实有着共通的内在逻辑。表面来看,“红头文件”都是为了促进发展造福群众,看起来冠冕堂皇无懈可击,而其出现的深层原因,实则是公权力超越了边界,是权力失范下的福利性腐败。
政府着力发展,是自身职能所在。但有个前提,那就是发展的手段应该尊重常识,遵循最一般的规律,而不能想当然地“打破常规”,大搞摊派,强买强卖。公务员或是普通市民,对合法商品都应有自主消费的权利和自由,政府以文件的形式来予以限定,本质上是对个人权益的冒犯。
事实上,在发展旅游方面,政府本应该基于地方实际情形,以科学务实的态度,推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措施,德江县却急功近利地下令“倾巢旅游”,是一种懒政行为。仅靠本地干部职工的旅游,“扶阳古城”岂能成为“知名景点”财源滚滚?这样的“红头文件”,即便出发点是“好心”,但对地方长远发展和整体形象打造上,却是一种伤害。
莫把“官气”当“人气”
□娄献忠(河南原阳)
旅游景点,贵在“人气”。但“人气”的聚积一要靠景点本身的魅力,二要靠经营有道,宣传有方。像德江县那样,用红头文件摊派旅游,虽然也能形成一时的热闹景象,但那毕竟是动用行政力量制造的虚假氛围,并不能算做真正的“人气”,只不过是一种“官气”而已。
“人气”来自市场,“官气”来自计划。用计划支撑市场,用“官气”冒充“人气”,或许有迫不得已的苦衷,但却说明了“官本位”的无处不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经营,本质上属于市场行为,理应依靠市场,让景点在市场上长大,在竞争中成熟。政府插手,摊派旅游,不但不能促进景点市场竞争力的形成,相反还是一种变相的扼杀。
德江县委县政府虽然可以把旅游任务摊派给本县的干部职工,却绝对没有权力对外地的干部职工也下达同样的任务。就算让本县的干部职工再到“扶阳古城”集体旅游N次,也不过是暂时的“输血”。把“官气”当“人气”,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建言
摊派不如免费开放
□孙仲(江苏沭阳)
贵州省德江县下发文件要求全县干部职工到“扶阳古城”旅游的做法欠妥。据悉,该县目前已停止了有关文件的执行,不再强求全县干部职工统一到“扶阳古城”旅游。但愿这不仅是迫于舆论的压力,而是真切体会到了“摊派旅游”的不可行性。
其实,要想提高“扶阳古城”这样一个新兴景点的知名度,应该有更好的办法,最可行的一点就是免费开放。据悉,“扶阳古城”门票不菲,作为一个新兴景点,过早把利益放在前面,除了政府发文件搞“摊派旅游”,恐怕很难吸引人们自费前往,特别是难以吸引外地游客。如果免费,则可吸引人们旅游甚至重复旅游,这对增加景点人气、产生相互传播的效应都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