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行书:东汉末随着楷书而产生的一种介乎楷体、草书之间的字体。代表作:王羲之的《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和王珣的《伯远贴》。
12、 草书:盛行于东汉章帝时期,著名的章草碑贴有“皇象本.急就篇”。狂草代表作是张旭的《残千字文》和怀素的《自序贴》。
13、 孩子的造字方法根据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划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
14、 象形文字与图画的区别:图画没有固定的读音和语意;象形文字有固定的读音和语意。
15、 象形字:日、月。指事字:上、下、本、末、刃、甘等。会意字:暮、森、休、忍、囚等。形声字:氾、匡、特、租等。转注字:考、老等。假借字:令、长等
16、 汉字景观比较著名的有泰山刻石、曲阜刻石、西安碑林等。李斯写的《泰山刻石》是泰山最早的刻石,也是汉字史上第一次使用小篆字体。《泰山刻石》又称《李斯小篆碑》,亦称《封泰山碑》。《泰山刻石》分四面,两面是始皇帝刻辞,一面为秦二世刻辞,累计222字,先尚存秦二世诏书的10个残字。泰山刻石中最大的是《记泰山铭》,全文996个字,是唐玄宗李隆基东封泰山时所写。曲阜碑林以收藏汉碑闻名。著名的“汉隶八大名碑”中有四种碑刻都在曲阜:史晨碑、乙瑛碑、礼器碑、孔彪碑。西安碑林以收藏碑刻最早、最多而著称。有2200多块,最早的碑刻是秦始皇出游全国是命李斯写的《峄山刻石》是小篆文体,现存的峄山刻石是送郑文宝依据徐铉摹本翻刻。《曹全碑》也在西安碑林。存量最多的是唐碑。
17、 海南三亚的“天涯”是请雍正崖州知州程哲所题,“海角”是清末后人续上的。
18、 我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的崂山上的“瑶池”两个字是国内诸山中面积最大的刻石。
19、 云南昆明大观楼的对联全联共180字,号称“古今第一长联”。北京颐和园东宫门外的牌楼上题写着“涵虚”“ 秀”两个词。广西桂林龙隐岩有清人王静山题写的“佛”,字体为草书。泰山上的“虫、二”二字的繁体字,词义为“风月无边”。
20、 导游语言实用功能分:交接语言和导游讲解。导游讲解就是导游员引导、介绍游览的的讲解词,是导游语言中最能体现职业特点和专业水平的表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