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班院
紧靠衙神庙前的这个院子叫三班院。三班院是三班衙役待命听差的地方。这三班制的是“皂、壮、快”三班,皂班指的是站堂的衙役;壮班做力差,快班分步快和马快,负责缉捕抓人,三班衙役只是对他们的一个概称,除了这三班之外,其他还有看门的门子、伞夫、厨夫等等,他们也属于这个阶层。“衙役”的本意是到衙门里去服役,但是这些人很厉害,想方设法敲诈勒索,所以老百姓有“官不恶衙役恶”的说法。这里现在也是我们的购物中心,主要经营衙门文化书籍、字画、奇石、根雕等
监狱
三班院对面西侧的院子,是国内仅存的清代监狱。因为于大堂的西南方向,故称南监。在戏剧电影《七品芝麻官》里有这样一句唱词“我能叫南监草长满,也不叫百姓受屈冤”。这就充分说明了古代监狱都是设在县衙的西南方向,统称南监。监狱的主体由牢房和狱神庙两部分组成,狱神庙里供奉的是舜时代的皋陶,相传他善辨是非曲直,赏罚分明,是穿“皋陶造狱,画地为牢”,被后人尊奉为狱神。旧时监狱内均设此庙。每月的初一、事物或狱内发生重大事情,犯人和狱吏都要到此举行活动,祈求狱神保佑。请看狱神庙的这幅对联:上联“尔违条犯律罪有应得’”下流按“吾发奸这伏歧途指返”,这幅对联的意思是说:你违反了法律,囚禁你罪有应得,我揭露邪恶,使其无处躲藏,正是给你歧途指路,使其重新做人。监狱院内这眼小井是明代保存下来的,供犯人饮水用的,井口特别小,主要是为了防止犯人投井自杀。牢房分为死牢、普牢和女牢,普牢关押一般案犯,死牢关押命盗案犯,女牢关押女犯。现在我们陈展的是“南阳烙画”和泥塑刑法展览。
仪门
这道门叫“仪门”,是县衙的礼仪之门,取孔子三十二代孙孔颖达《周易正义》中“有仪可象”之句而得名。仪门平常关闭不开,只有新官到任的第一天或迎接高官到来时方可打开,并且规定“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新官到任的第一天要举行拜仪门仪式。另外大堂若举行重大庆典仪式或公开审理重大案件,仪门也要打开,可以让百姓从中门而入,到大堂前观看或旁听。在仪门东西两侧还分设了一道小门,人们称其为“生门”或“人门”。在过去是供人们日常出入的;西侧关闭者的小门人们称其为“死门”或“鬼门”,平常关闭不开,只有案犯在大堂被宣判后,方可从西门拉出去送进监狱,如果是杀头还必须从西城门拉出去行刑,因此就是处决死犯也叫出西门。这与传统阴阳学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按照阴阳学说,日出的东方属于阳,日落的西方属于阴,人死后是到西方转世投胎或入地狱。
请看仪门的这幅对联:上联“依宛镇连丹勋商圣故里”,下联“接秦晋瞩荆襄郦邑菊源”。此联介绍的是内乡现在大方位的地理位置,东依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和镇平县,西边连着南水北调的源头丹江以及湖北勋阳,内乡是商圣范蠡的故乡。因为范蠡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弃官从商的商人,所以被后世遵奉为商圣。内乡北接陕西、山西二省,站在北部的高山上可以遥望到湖北的荆州和襄阳,内乡是郦县的故址,药用菊花的发源地。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二卷记载:“药用菊花南阳郦县最多,菊潭县最佳,饮菊潭水可以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