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南排瑶——耍歌堂
耍歌堂是连南排瑶纪念祖先、追忆历史、庆祝丰收、酬谢还愿、传播知识和群众性娱乐活动等为一体的最隆重、规模最大的传统民间盛会。
根据民俗专家多年的调查,耍歌堂主要流传在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境内居住的排瑶村寨。
耍歌堂分大歌堂和小歌堂,大歌堂历时三天,每三年或五载举行一次,规模以各排为单位;小歌堂历时一天,每两年或三年举行一次,规模以姓氏为单位。
耍歌堂当天一早,九响土炮一放,参加耍歌堂的人们就会到庙宇集中。耍歌堂之日,家家户户早起,男女老少打扮一新,随着九响土铳声,锣鼓齐鸣、牛角嘟嘟,众人齐聚集庙堂。此时,瑶排山寨,人来人往,盛装显缤纷。长鼓队跳着刚劲粗犷的长鼓舞,龙腾虎跃,非常壮观。而“当当、呜呜、嘟嘟、嗡嗡、乒乓”的锣鼓声、牛角号炮声震撼群山,响彻群山,瑶寨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据历史记载,排瑶耍歌堂在明洪武(1368—1398)年间就已甚具规模,十分兴盛,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由于排瑶只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都是通过故事和歌谣一代一代相传下来的。
近年来,连南瑶族自治县宣传、文化部门成立耍歌堂、盘王节活动领导小组,对耍歌堂这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进行大量的宣传保护、挖掘、指导工作,并在油岭排、军寮排协助举办民间盛大的耍歌堂活动,还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做了广泛宣传。
肇庆——麒麟白马舞
在昨天的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肇庆旅游嘉年华上,丰富多彩的肇庆民间表演艺术巡游和汇演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的目光,古老的民间舞蹈也在旅游节中展现出新的活力。其中最为独特的就是封开的麒麟白马舞和“五马巡城”了。
麒麟白马舞由一男一女分别扮成状元、状元夫人,分别骑着白马、麒麟,前面各有童子引路,后有两人撑罗伞、两人提花灯,随锣鼓节奏穿插起舞,表现了状元省亲的欢乐热闹和状元郎坚如磐石的爱情。舞蹈动作多变,气氛热烈,象征人们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该舞来源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封开大洲镇。相传唐朝年间来自封开的莫宣卿中状元后,上门说媒或许嫁者众,莫宣卿爱情忠贞,不弃糟糠之妻,婉拒来者。皇帝得知后十分感动,特赐麒麟、白马以佑,莫宣卿却用之佑乡民。宋初,乡民将此事编成舞蹈表演,传承至今。
“五马巡城”舞
起源于宋末,历史悠久,阵容壮观,表演者需四五十人,至少也需三十五人以上,5人扮成古时战将,骑着黄、红、黑、白、青5匹马,前有引马童子,后有宫灯罗伞。舞者随着强烈的锣鼓节奏起舞穿过东、南、西、北、中5个城门,气氛热烈,寓意戍边保国,颂扬爱国主义精神。
舞蹈的内容是描述宋代五虎平西的一段故事:五虎大将狄青、石玉、刘庆、张忠、李义把守京城,为防止外敌入侵日夜巡城。舞蹈由“开城”、“点卯”、“巡城”三个部分组成。“开城”拉开歌舞升平、万民同乐的场景,以五马舞、马童舞、宫灯舞构成,战马、彩旗、花灯、罗伞一齐上阵,无比热闹。“点卯”表现“点将——练兵——出征”的过程,以刀舞和旗舞为主,鼓声激越,战旗猎猎,十分壮观。“巡城”则通过五扇城门的移动变化,战马的来回穿梭,构成复杂多样的图案和阵势,令人目不暇接。
整个舞蹈鲜明突出地表现了好儿女保家卫国的主题,令人为之振奋,多在春节期间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