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神兽多枝陶灯,上世纪80年代,于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泗涧沟村西汉晚期墓葬出土。
该件器物的底座呈覆盆状,与古籍中对昆仑山的描述相符合。《尔雅》曰“山三成为昆丘”,《水经注·河水》曰“三成为昆仑丘”,器物覆盆形的底座上有三层重圜,寓意昆仑有三重,是对昆仑山更细节的刻画。
灯的底座上布满了蛇和犬,其中“蛇”在古代是最受古人崇拜的动物,他是远古时代伏羲氏的化身,伏羲氏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据唐司马貞《补史記·三皇本记》说:“太暤包犧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跡於雷泽,而生庖犧於成纪。蛇身人首,有聖德”,可见伏羲氏是以蛇身人首的形象出现的,这在汉代的众多画像砖和画像石上也多有表现。伏羲之名是其父母族名的组合,伏字拆开是“人”与“犬”,代表父族,而羲字则是母亲华曦氏之名,代表母族,而羲即黎,皆晨光之意,因而伏羲之名内含中华民族的组合之意。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底座上的动物都是顺时针方向走向,无疑这是中国古代的天文常识“天盘左旋、地道右旋”的道理。
中间直立的柱状物为“天柱”,也叫宇宙树、中心柱、地脐等。《神异经》曰:“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天柱也为顶天立地之象征。 每段天柱之间的盘形物为“天盘”,共有三层天盘,分别代表了传说中昆仑山上的三个城池,从下而上依次是:樊桐、玄圃、增城。
器物的顶端为一大鸟形象,脖颈高昂,宽翅左右伸向两侧。这是古代传说中的“希有”,是昆仑山上所特有的服务于东王公和西王母的神物。 天柱的上段中间扉棱上插着四条带翅膀的龙,文献记载这种带翅膀的龙称为“应龙”,为昆仑山上甘、河、赤、洋四水帝之神。
器物的每个天盘上都插有八根弯曲的擎柱,其顶端变形为一鸟形物,为伏羲氏族部落所崇拜的“太阳鸟”形象。同时,该件器物的彩绘整体以红色占主调,象征着太阳崇拜,而昆仑山就是先民们心目中的天堂,每一个太阳鸟都是人类的灵魂升往天堂的依托。该件器物是我国汉代厚葬之风的产物,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宇宙山——昆仑山的浓缩,它形象的反映了汉代人追求“长生” 和“成仙”的意识形态,并代表了汉代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熟练的制陶技术水平,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