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风趣活泼
风趣活泼是导游语言生动性的一种表现。导游人员要善于借题(景或事)发挥,用夸张、比喻、讽刺、双关语等,活跃讲解气氛,增强艺术表现力。请看实例:
有位导游员在讲
岳阳楼旁的“三醉亭”(传说诗酒神仙吕洞宾曾三醉岳阳楼,故建此亭)时说:
“女士们,先生们!岳阳有句俗话,叫做三醉岳阳成仙人,各位是不是想成仙呢?”
“成仙?当然想啊!”几个游客高兴地答道。
导游员说:“大家若想成仙人,有两个条件。一是醉酒;二是吟诗。”
客人们乐不可支,有的说会吟诗,可惜不会吟酒;有的说会饮酒,可又不会吟诗。气氛十分活跃。
这位导游员又推波助澜地说:“如果谁又能饮酒,又会吟诗,而且到过岳阳三次,那么就会想吕洞宾一样成仙。如果只会饮酒,不会吟诗,或者只会吟诗,不会饮酒,那就只能半人半仙了。”
客人们都兴奋地笑了起来。
这种机智、风趣的讲解语言,不仅能融洽感情,活跃气氛,而且能增添客人们的游兴,获得一种精神享受。
4.幽雅文明
讲解用语要注意讲究幽雅文明,切忌粗言俗语,切忌使用游客忌讳的词语。有的导游员由于平时文明修养不够,在讲解时不知不觉“冒”出一些不文明的用语,如:“那个老家伙”、“放屁”、“他*的”、“胖得像肥猪私的,”“老母猪打架——光使嘴”等等。如果改用文明词语就幽雅得多。如:
那个老家伙——那个老头,那个老头儿;
放屁——胡说,瞎说;
胖得像肥猪似的——胖得像弥勒佛似的;
老母猪打架——光使嘴——啄木鸟找吃——全凭一张嘴。